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系统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越来越高。面对挑战,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迎难而上,在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罕见病等方面深入研究,用多学科、个体化的诊疗,让一批危重、疑难患者在这里得到及时救治,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科室是市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开设脑卒中筛查和防治门诊、认知障碍门诊、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科门诊、失眠门诊、眩晕门诊、癫痫门诊等特色门诊。在68名医护人员中,有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及博士在读6名,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6名。他们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神经内科临床诊疗一线,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大爱护佑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成为江海百姓“最强大脑”的坚实守护者。
几天前,一名8岁的孩子在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入住市一院儿科,随着病情的进展,患儿出现“白肺”,甚至一度出现手脚僵硬。经过CT、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患儿出现了脑干和小脑急性梗死。于是,该院神经内科紧急派员前往会诊,在完善一系列检查后,第一时间取栓,将命悬一线的孩子从“鬼门关”拉回。
“卒中并非老年人的专属,近年来,青年脑卒中的发病并不罕见,并可能在脑梗死后因肢体瘫痪,丧失劳动或生活能力,给家庭或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市一院神经内科主任朱向阳介绍,像上述患儿出现的脑卒中现象较为少见,得益于医院卒中中心不断优化“绿色通道”的救治流程,及时挽回了患儿一命。
早在2019年,市一院卒中中心跻身省级卒中中心。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通过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介入科MDT团队的密切合作,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制度和工作流程得以高效运转,建立急诊24小时/7天值班制度;设立脑血管病急诊窗口,不断优化绿色通道的流程;建立卒中住院登记及随访登记数据库;设置专人负责卒中健康宣教、继续教育、科研工作小组;开设卒中筛查和随访专病门诊。
付出终有收获!近两年,市一院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从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影像学检查和检验的时间、桥接动脉内溶栓/动脉内取栓技术的应用、执行卒中规范化防治的总体达标率等大大提升,DNT中位数为31分钟,DNT最短达到12分钟;年均静脉溶栓200例左右,取栓超过50例,动脉瘤栓塞150余例。
“今年8月,我们成立融合卒中介入小组,神内神外介入骨干加盟,3个月手术台次300多台,DNT等核心数据持续改善,救治能力不断提升。”朱向阳透露,早在2018年,该院就发起成立了南通市卒中学会,努力提高本地区卒中防治水平;今年10月又联合全市10家医疗机构成立了“南通市红手环志愿服务团”,致力于卒中防治科普志愿服务;目前,该院正在积极创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旨在以最优的医疗服务守护广大脑血管病患者。
多手段干预,
剑指隐匿的“认知杀手”
张先生(化姓)原本是一家市级机关单位的局长,退休后,家里人发现,他不爱出门,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不断出现重复性语言等刻板行为。
子女将他带到市一院神经内科就诊,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张先生出现了脑萎缩,经过认知量表评定,他出现了认知障碍。“认知障碍的发病非常隐匿,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他对答如流,如果不是专业的检测,很难发现他的病情。”朱向阳介绍,或许是出于病耻感,张先生和家人都不愿意承认他出现的认知障碍,不肯服用对症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
事实上,对于认知障碍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如果不加干预,患者的病情进展会加速,从而发展为失能和失智。”朱向阳介绍,除了药物治疗外,该院神经内科还联合康复科推出了光照疗法、音乐疗法、营养支持等多种非药物疗法进行综合干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两年后,张先生因为病情加重再次来院就诊,终于接受了规范的认知障碍治疗。“没想到病情发展这么快,早知道当初就该听您的劝,早点用药啊。”张先生的女儿后悔不已。
目前,市一院神经内科常规开展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开设记忆和认知障碍专病门诊,开展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长期、规范化的慢病管理。通过脑电图、诱发电位、影像学及神经心理量表等检查,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及各种代谢性脑病。2023年7月,科室通过国家高级认知中心现场评估,按照标准设置认知门诊、认知病房。
“一人失智,全家失衡”正成为日益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朱向阳介绍,下一步,科室还将筹建“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和神经影像和康复团队进行合作,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认知障碍,从病因、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建立规范化诊疗流程,更好地应对老龄化时代认知障碍患者日益增多的趋势。
个体化治疗,
让“罕见”被“看见”
眼睑下垂、视物不清、言语费力、吞咽困难,身体“晨轻暮重”,甚至连呼吸都开始费劲……这极有可能是一种罕见病——重症肌无力!不幸的是,61岁的陈阿姨(化名)就患上了这种疾病;幸运的是,在市一院神经内科,她得到了成功救治。
3年前,陈阿姨被诊断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后,就一直在服用相关药物。然而,日复一日吃药让她丧失了康复的信心,于是一个月后便自己停止了服药,并导致了她的病情急转直下,没多久便卧病在床了。
这下可给陈阿姨的儿子急坏了,他托人到处打听,最终得知市一院的神经内科有治疗此类疾病的经验,便立马带着母亲前来求医。入院后,经过详细的病情评估,陈阿姨最终被诊断为中-重度重症肌无力。市一院神经系统罕见病MDT诊疗团队主任医师朱向阳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清楚陈阿姨一家的诉求后,决定采用靶向药进行治疗,从而起到快速起效应答的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5天后,陈阿姨的症状就开始改善,不再感到呼吸费力,言语含糊、吞咽困难的情况也较为好转。至此,陈阿姨也成为南通首例成功接受靶向用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记者了解到,市一院是江苏省卫健委和江苏省医保局指定的南通地区唯一定点罕见病治疗机构,一直高度关注各类罕见病的规范化诊治。“罕见病患者症状差异大,药物治疗循证医学证据少,长期缺少有充足循证证据的治疗方法。因此,更需要专业团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朱向阳介绍,早在2021年8月,该院就开始组建团队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28例,反复和儿科、康复科、脊柱外科、超声科等MDT团队成员商讨穿刺路径和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方案,完成200余例次鞘内注射诺西那生治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未来,该院神经系统罕见病MDT诊疗团队将不断深入该方面的研究,为更多罕见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朱向阳表示,下一步,科室将依托上海仁济医院,建立南通市神经系统疑难疾病诊疗中心,通过远程会诊、病例讨论、现场查房、专题培训等形式,提升对神经系统罕见病的诊治水平。
冯启榕
优化流程,
持续提升脑血管病抢救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