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江海晚报》是我家四代人的朋友,和我家的情愫,源远流长。
晚报刚创刊的那段时间,我家那边的送报员拿着几份报纸告诉我们:“南通有一份新的报纸,叫《江海晚报》,专门登一些和南通老百姓有关的信息和事情。这几份报纸先给你们看看,过几天我来征求意见。”他走后,我翻了翻报纸,发现它的内容出人意料的丰富,而且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订了一份。
那一年,我的母亲七十岁。每天她都会把报纸平摊在桌子上,手里拿着放大镜,一页一页地看。我们下班回家,全家人围坐着吃饭的时候,妈妈就会把她看来的有趣的事和有用的信息,津津有味地讲给我们听。记得当时我们全家老小都喜欢的一个栏目是小说连载,我母亲一天不漏地跟读,而我们有时候太忙了没有时间看,就会让妈妈把内容转述。妈妈有了用武之地和充实的内容,说话的时候精气神都上来了。我们又夸奖妈妈:“你就是我们家的单田芳(著名评书演员)。”我妈的劲头更足了。
我家要搬到南通市区了,我想起晚报上有服务信息栏目,其中包括很多搬家公司的广告,就让爱人根据报纸上的电话号码,联系了其中一个搬家公司,顺利搬好了家。
“我家的报纸可以转到南通市里吗?”我向送报员打听。送报员说:“你把地点写给我,有专人负责的。”搬家后第二天,我在报箱里拿到了我家的报纸。
每天从报箱里取报纸、看报纸,时间快得像流水。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孙女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奶奶,我当了江海小记者啦。”过了一段时间,好消息又传来了,孙女的作文登上了晚报的江海小记者版面,这种无声的鼓励,激发了孙女写作文的兴趣。
我要向小孙女学习。小孙女能做到的事,我也要体验一下。我马上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一是多读。晚报的副刊是我心爱的阅读对象,各类文章琳琅满目。于是,我一改过去走马观花的习惯,而是认真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细细揣摩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和思想。二是多练。规定自己每天写一篇小短文。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下笔艰难没有材料,渐渐发现题材很多很广。屈指一算,坚持写小短文已经五个年头了。
我的坚持有了成果。去年,南通市开通地铁,这可是南通人的特大喜事。于是,我写了一篇与爱人试乘地铁的文章投往晚报,没想到以《坐上咱南通的地铁》为标题见报了。那一刻,我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心里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欢乐,晚报上的小字,仿佛树上成熟的果子,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相逢是首歌。”我们和晚报的相逢是一种缘,我们一起见证彼此的成长和变化。我们家四代人聆听到了晚报的心声,盼望着,期待着,与晚报的这种缘能以各种形式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