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夜明珠

油馓子

◎凌华

油馓子是我们南通人经常食用的一种油炸面食,启海人叫“油面”。

油馓子是以面粉为原料,加适量盐等调料,然后用清水将面粉搅拌,擀成面饼,用刀切成条状后,再用手搓成比大拇指粗一点的圆形条状,然后将其盘成圆弧状,放入容器,浸泡在植物油里一定时间,以增加面条的延展性。接下来,取一条面条一圈一圈套在手掌上,开头和结尾分别嵌在内侧,均匀拉成筷子那么粗的细条,用筷子将面条抻直,在油锅里先定型一会儿,再将两头对折,对折后先朝一面炸,然后将筷子轻轻抽离,再翻面炸,当两面均炸至金黄色时,便大功告成,待凉透后味香酥脆。

油馓子除了干吃以外,加到炖蛋里还是一道特色菜。以前在农村,每当家里来客人,有些人家用炖蛋招待,在蛋里加入各种调料的同时,加上一把油馓子,当炖蛋蒸熟后端到桌上时,只见碗里浅黄色的炖蛋上面浮起金黄色的油馓子,既养眼又沁人心脾,客人既可当饭又可当菜,一举两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人们不再满足能吃上一般的油馓子了,在制作油馓子时,有的同时加入海苔、蛋清,有的加入芝麻、牛奶,有的甚至不再拘于菜油,而是用麻油,制作出来的油馓子,吃起来更香脆也更有营养。

油馓子不仅普通百姓喜欢,许多文人墨客也同样爱不释“口”。据说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喜食油馓子,他在徐州时,曾作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寒具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形象又生动地描述了油馓子的制作过程,其中“寒具”指的就是油馓子,是两汉时期的别称,之所以叫“寒具”,据说食用油馓子后具有御寒之功用,更神秘的据说还有其他药用价值,《本草纲目》里都有记载。

在我们南通,就有产妇吃油馓子的习惯,据说产妇在月子里食用红糖泡油馓子,利于散腹中之淤,加上红糖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有利于产妇及早恢复身心健康,因而产妇坐月子吃油馓子的习惯仍在延续。

不过,我小时候由于条件所限,油馓子简直是奢侈品,那时碰到有亲戚“坐月子”,或生产队里有人家生小孩,买几斤油馓子和红糖,上门去“看产妇”,便是一份拿得出手的礼物了。记得生产队里一位老人曾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吃油馓子的笑话,说队里曾有个小伙子的老婆生孩子,有一天,他特地为老婆泡了一碗红糖油馓子。泡好后,他说先尝尝是不是烫,于是咕咚一口吃掉了三分之一;等端到卧室门口时,又咕咚一口吃掉三分之一;等跑到老婆床前,又是咕咚一口吃掉了余下的三分之一,说是尝尝到底有没有泡开……虽说是笑话,但也反映了那时农村生活条件太差,平时也没啥好吃的现实。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粮油市场供应不断丰富,一些有油馓子制作手艺的人看准时机,纷纷开始加工油馓子出售,老百姓随时可以吃到各色各样的油馓子,好比“天天在过年”。

2023-11-19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55148.html 1 3 油馓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