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市井

扫码领取虚拟礼物后钱没了

中小学生成了骗子的新目标

CFP供图

扫码领取虚拟礼物、帮助延长游戏时间……电信网络诈骗无处不在,骗子们甚至把目标瞄向了未成年人。由于防范意识不足,我市已有未成年人落入诈骗陷阱。连日来,我市警方和学校在各校家长群中发布诈骗预警信息。

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诈骗有哪些方式?应该如何防范?昨天,记者走访反诈民警、学校,了解如何为未成年人提供反诈指南。

威逼利诱,孩子落入陷阱

骗子冒充客服称账户有违规操作,要解封账号必须转账到安全账户……因听信骗子的谎言,我市一名小学生被诈骗10.7万元。这是近日我市发生的一起金额较大的未成年人被诈骗案例。

“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诈骗主要有两类。”市反诈中心民警黄萧潇介绍说,一类是偏向于威胁恐吓类,不法分子冒充警方、律师、法官、官方客服等身份,先让未成年人产生信任,再用“违规受限”“涉嫌犯罪”“不能告诉爸妈”等言语威胁的方式,利用孩子的恐惧心理再实施诈骗。“近期我市发生的两起案件就是这样的手法。”

“另一类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手法则是利诱。”黄萧潇说,比较常见的打着“免费皮肤”“明星福利”“延长游戏时间”等旗号,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一些诈骗分子还通过红包返利“杀鱼盘”的模式,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的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在寒暑假和周末期间,学生的空余时间比较多,“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是比较多发的诈骗形式。不法分子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者是支付宝账号以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操纵孩子,骗取家长资金

目前,我国公民开通电子支付,不同银行的要求不尽相同。如中国建设银行要求:“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办理储蓄卡应由其法定监护人代办。”中国工商银行在江苏地区规定,“16岁可凭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办理”。连日来,记者咨询了多家银行,相关人员均表示小学生无法开设银行账户。

既然未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也没有支付宝和微信等电子支付方式。诈骗分子是如何让未成年人将钱款转到诈骗分子手中的?这是不少家长的疑问。

“目前犯罪分子骗取未成年受害人转账的方式有很多种,一不小心,很容易上当受骗。”黄萧潇说,因为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机通常不会绑定银行卡,诈骗分子就会以“未成年人不能进行操作”“需要成年人账户验证”等理由,哄骗孩子设法取得家长手机。如果孩子碰巧知道家长的支付密码,就会让孩子直接发红包、扫码或转账来骗取钱财。

“即使有些孩子并不清楚家长的支付密码,骗子也有办法。”黄萧潇说,骗子会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视频通话,偷窥孩子家长的手机验证码,或者直接引导孩子更改支付密码等,从而盗取孩子家长银行卡里的资金实施诈骗。

更多关爱,谨防上当受骗

近期我市两起诈骗的受害者,都是通过电子产品和诈骗分子联系,进而上当受骗的。“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让很多小学生过早接触到电子产品。疫情过后,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出现对电子产品的沉迷。”记者在走访我市多所小学时,不少班主任如是表示。

“学校防诈宣传是常态化的,要求学生、家长和老师要知晓各类诈骗手法。”市文亮小学校长周亚萍说,学校有“五项管理”,手机等电子产品管理就是其中一项。但在实际中,个别家长为了自己轻松,把手机给孩子,未能保护好支付密码等关键信息,成为诈骗分子的突破口。“家长要多关爱孩子,多一些沟通交流,让他们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谨防上当受骗。”

黄萧潇同样建议,我市学生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经常讲解诈骗相关案例,引导孩子注意加强防范。尤其要告诉孩子,如果遇到事情真伪无法辨别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并及时报案。

“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掌握孩子的上网情况。”黄警官提醒,尤其要关注电子设备上软件安装情况,除了一些必要的学习使用软件外,要减少游戏、社交、视频等软件的下载。家长更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账号及密码、付款码、支付验证码等物品和重要信息。“非必要不让孩子知道手机的支付密码,在开通免密支付时也要慎之又慎。”本报记者张烨 沈樑

2023-12-09 扫码领取虚拟礼物后钱没了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57317.html 1 3 中小学生成了骗子的新目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