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化周刊

杨复冬的 朋友圈

◎祝淳翔

2022年12月初,有幸结识杨慧女士,其父杨复冬为杂文家、儿童文学家,常用笔名钟子芒,童话代表作《孔雀的焰火》于1982年被上海美影厂改编为木偶片,情节看似简单,却巧妙地将乐于助人的观念深植入儿童心田,影响深远。彼此熟络后,杨女士更将其父生前所记三册日记、手稿、剪报簿等带给我翻阅,还见到一本黑色漆皮封面的袖珍小册子,其中某页记有若干人名,估计是他早年间的核心朋友圈:

包小白、徐凤吾、王鼎成、周天籁(港)、吴崇文、金巽、汪俊、周小舟、陈念云、顾伦、杨嘉祁、杨嘉祐、陆小洛(港)

邓荫先、杨彦岐(港)、刘同绎(港)、郑兆年、陈良廷、沈寂、姚鲁丁(反)、余阳申(死)、章紫石、胡澄清、任溶溶、何公超、陈伯吹

名单中周天籁、任溶溶、何公超和陈伯吹俱为儿童文学家,其他多为新闻从业者,例如邓荫先为《东方日报》社长,自1943年3月开始,请杨复冬出马助其主持影剧版“艺文坛”。吴崇文是小说家吴绮缘之子,1952年后与唐大郎同为《新民报晚刊》(1958年4月改名《新民晚报》,上海人俗称为“夜报”)编辑,编体育版。胡澄清也是“夜报”的老人,此前在《上海日报》等小报编文艺版。陆小洛则是唐大郎的“出窠兄弟”(典出《闲居集·戏呈小洛》,意为虽非一母同胞,但感情十分要好),1945年主编《辛报》时,聘杨复冬为第二版编辑。

1944年9月,杨复冬与陈念云合作编过《小型报精华》,两人分别撰有前记与后记。1951年,陈念云进入《新闻日报》,以后并入《解放日报》,“文革”初因不满林彪、“四人帮”横行,在办公室讲了“黑话”,议论江青早年轶事,被投入监牢。“文革”结束后受重用,被提拔为《解放日报》总编辑。

作家沈寂1946年4月创办《幸福》杂志(金巽为编辑之一),因与刘同绎(即刘以鬯)曾经办的《幸福》周刊同名,两人不打不成交。杨彦岐是刘同绎圣约翰大学同学,两人于1946年年初合办《和平日报》,杨复冬在该报“今日影剧”版留有约百篇短文。次年,他又与沈寂合办《巨型》,创刊号收录刘以鬯的短篇《迷楼》。余阳申则与沈寂合办《西点》杂志,1959年8月因糖尿病病逝于香港,10日大殓那天,金庸等一众好友现身殡仪馆。郑兆年亦就读“约大”,在校期间创办多份刊物,并与沈寂从平襟亚手中接办末期《万象》。

至于陈良廷,他自1946年起即积极投稿给沪上方型周刊,乃至大小报章,其中包括《辛报》《和平日报》,与杨先生“交相辉映”。1951年起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工作,译介了大量英美文学名著,终成一代翻译名家。

2023-12-27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59083.html 1 3 杨复冬的 朋友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