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化周刊

中西建筑设计大师与南通之缘

神交邬达克

南通籍著名建筑师陶桂林像。

斯洛伐克著名建筑师邬达克(1893—1962)。

◎沈启鹏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为了避风挡雨栖息搭棚,从草木到砖瓦再到钢结构,建筑一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兼理学科技与人文艺术,被赋予了审美的特征。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张謇先生就有两大喜好:一建筑、一花木。建筑与规划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吴良镛的业绩与学养令人钦佩。作为“凝固的音乐”——建筑,让我情有独钟,也因此特别关注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与南通相关联的中西建筑大师的传奇故事。

▲▶陶桂林主持建设的部分建筑:中山纪念堂、中山陵、上海中百公司。

◀邬达克为上海留下126座优秀历史建筑,如国际饭店、绿房子。

2015年5月,应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化书画院邀请,作“中欧艺术对话”之旅,我来到斯洛伐克的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参观画家多米尼克·斯古德茨克美术馆、艺术大学和国家科学图书馆,得知这里出了一位著名建筑师,竟是上海国际饭店的设计师,他叫拉斯洛·胡杰茨。真是一种缘分——上海国际饭店是南通人承建的,中国与斯洛伐克,南通与班斯市竟有这么一个难能可贵的建筑之缘,我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件可遇不可求的幸事。

记得2010年5月我去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参观,看到众多场馆中就有斯洛伐克作为欧盟馆展示区的一部分。这次参展的班斯市国家科学图书馆已有400年建馆历史,因藏有大量历史图书而参展,班斯市的这位为上海设计建筑的著名建筑师成为斯洛伐克展示部分的一个亮点。而关于这位建筑师的身世,我却一无所知。

2018年11月迎来这位建筑师抵沪100周年、125周年诞辰及逝世60周年,我终于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整版介绍文章和图片,让我全面了解到这位斯洛伐克籍建筑师的传奇人生。

1893年,拉斯洛·胡杰茨出生于奥匈帝国北部一座小镇(今斯洛伐克班斯市),21岁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两年后被征召入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俘,并被关押在西伯利亚战俘营,他跳车逃脱,几次死里逃生,一路颠沛流离。1918年,25岁的他从布达佩斯抵达上海,改名为拉斯洛·邬达克,当年即创办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从1925年至1947年,他为上海留下了126座独具风格的优秀历史建筑,包括国际饭店、诺曼底公寓、大光明戏院、百乐门歌舞厅等在内的31幢上海市文物或历史保护建筑。他视信誉质量为生命,用艺术家的心态设计建筑,依据新环境、新材料、新挑战,创作出古典主义、装饰风现代主义、融合中西审美意识的折中主义等多种风格,在上海贡献出他一生中99%的建筑作品。离开上海时,他只带走了一扇木门和一张绘图桌……隐隐之中,我似乎看到了这位为中国留下建筑遗产回眸微笑的西方建筑设计师邬达克的身影。

回眸陶桂林

在远东建筑界独领风骚半个多世纪的上海国际饭店,恰恰是南通籍建筑大师陶桂林所承建,邬达克超凡的设计天分、事必躬亲的严谨作风和陶桂林为国争光、敢拼敢闯的开拓精神令人感佩。设计师邬达克和建造师陶桂林都出生于1893年,大厦设计图交予并中标开工的1932年,他俩同为40岁。我不止一次地站在24层摩天大厦脚下久久仰望,也曾进到邬达克设计的大光明戏院看过一场电影……

陶桂林出身于江苏南通吕四渔民世家,12岁时因家境贫困辍学去上海谋生,进福生木器厂当学徒,上夜校学国文和英语,后考入美国人办的营造公司和美孚洋油公司建筑部。经过主持中西女校新建工程的历练,30岁的他创办了陶馥记营造厂。他追求完美、不计赔赚,凭着工程质量的高度信誉,屡屡击败洋行对手,成为上海三大地产商之一、行业之中的佼佼者。他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建筑协会。37岁时中标广州中山纪念堂,38岁又承建南京中山陵三期工程,此两项工程奠定了他在中国建筑界的重要地位。同年,他又创办吕四志诚土木建筑职业学校,斥巨资为家乡修筑海堤。在他39岁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为抵制日货,他创办石材公司,经营国产石材。

40岁的陶桂林,与英、美、法、日等十几家洋行激烈竞争,最终中标——由中国四家银行投资、邬达克设计的24层上海国际饭店。中国传统建筑都是土木砖瓦,钢筋混凝土是西方工业化的新工艺,那时没有百米高的塔吊,没有电焊技术,寸土寸金的南京路没有材料堆场,旁边两座电影院限噪声,故晚10点后才能施工,限工期、限造价,还明确必须进口德国西门子钢材、泰国柚木……陶桂林调兵遣将、分工协作,白天备料,通宵施工,吕四志诚职业学校的学生也上阵,克服无数想不到的难题,终于用22个月建成远东第一大厦,成为中国最早掌握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技术的营造者之一。甲方、工部局、外国专家和设计师一致认定上海国际饭店为优质工程,为中国人争得荣光。

上海国际饭店的落成,是两位40岁的建筑天才共同演绎传奇人生的高光时刻。之后,陶桂林与邬达克又有邬达克旧居、中西女塾、宝隆医院、爱神花园、交通大学工程馆等多项工程合作。

陶桂林逆向前行投身抗日

我与陶桂林的点滴渊源

之后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动荡,战火不断,陶桂林迎着烽火逆向前行。他西迁重庆,转战西南西北,重拉队伍再办“志诚”,保护建材。他屡挫屡战,屡战屡胜,再谱新篇。建导淮工程洪泽大坝、浦东码头大新公司交通银行,建跨江跨河多座大铁桥、山洞兵工厂、发电厂……同时,整合全行业资源成立上海建筑协会、中国建筑协会、全国工业协会,成为当时全国建筑行业的领头羊。他创办的《建筑月刊》和编撰的《建筑辞典》得到北平中国营造学社称赞。

难能可贵的是陶桂林身上充分体现出一个爱国企业家的博大情怀,他积极投身抗日战争,组织大量物资支援前线,率千名建筑工人到前沿阵地凿山洞、造船棚、赶修战壕掩体,组织敢死队支援中国守军。西撤时,他将船队沉江,绝不让日寇利用……国难当头,物资奇缺,每吨钢材从100元涨到1000元,为抢修滇缅公路,他大义大德,仍照原价百元一吨售出。

1945年,他应邀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的工商界名流座谈会,赴英国、美国、加拿大考察。1947年南京成立中华民国营造工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陶桂林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1948年下半年,他拒绝了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汤恩伯要求修建上海沿线军事工程,移居台湾,再迁居巴西、美国。他长期旅居海外,晚年仍思念家乡、关注祖国建设,让儿子回上海投资。

说到与陶桂林的一点渊源,我祖母原住在吕四南边的近海乡,我父亲1936年进陶桂林的吕四志诚土木建筑职业学校读过一年书,因水土不服再回南通师从祖父学钳工机械,否则也可能成为陶馥记营造厂的一员。

南通建筑业有今天,与陶桂林早期创业打下基础不无关系。南通铁军驰骋海内外,狂揽鲁班奖,使建筑业成为支柱产业、靓丽的城市名片。我与几位家乡建筑设计师交往多有获益:我把张謇培养的学生、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孙支厦的形象,画进历史画《风物聿新》;进群英馆参观孙支厦生平展,到博物苑库房细品孙支厦设计手稿……

努力搜寻,串联起与邬达克、陶桂林不凡生平的点滴渊源,撰此文以深深铭记他们的不朽业绩。

2024-03-06 神交邬达克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65698.html 1 3 中西建筑设计大师与南通之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