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阳光明媚,市区各处的玉兰花竞相开放。乘着浓浓春意,“关爱一线牵”栏目组走进了位于崇川区永兴街道的陈淑琴家,听她讲述与尿毒症抗争十余年的坎坷生活经历。
“家里乱糟糟的,你别介意,我实在是没有精力收拾。”陈淑琴一边说着,一边整理了折叠椅上的杂物,腾出空招呼记者坐下。记者环顾四周发现,她家里的家具不多且款式老旧,水泥地上堆满大大小小的杂物。
陈淑琴今年46岁,老家在贵州,自幼家境贫寒,是姐妹三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她早早地踏入社会,先后辗转于福建、江苏等地谋生。其间,她在饭店端过盘子,也曾到超市里打过杂……“我没什么文化,所以只能在这些地方打工。在纺织厂卖四件套时,一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
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打拼,陈淑琴逐渐攒下了自己的“小金库”,一个人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偶尔,她还会约上几个朋友打麻将消遣。“对我一个打工族来说,这么多年下来,能赚到十几万元已经很了不起了。”陈淑琴脸上写满了自豪。
常年在外乡漂泊的陈淑琴饱尝人情冷暖,却仍保持着一颗善良柔软的心。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后,陈淑琴从工资里拿出200多元进行捐款,为抗震救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然而,病魔却悄然无息地降临,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
治疗花光所有积蓄
2011年,陈淑琴被确诊为尿毒症。“因为我有些洁癖,每年职工体检时总是略过尿检,所以体检时一直没查出异常。有段时间,我感觉到头晕、乏力,还以为是上班太过劳累导致的,就没有特别在意。直到身体不适症状愈发明显,才去医院仔细检查,后来发现是患上了尿毒症。”
陈淑琴多病缠身,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后来不得不辞去工作,并开始了漫长的透析生活。“做了六七年腹膜透析,经历过两次大出血,也到上海的医院抢救过,甚至被医生下过两次病危通知书。”
医院里花钱如流水,没多久她就花光了积蓄。在陈淑琴的记忆里,幼时她经常和二姐陈嘉敏打架。可当二姐得知她的病情后,却陆陆续续拿出了80多万元为她治病。“当时,姐姐对我说‘保命要紧’。她宁愿自己饿着肚子省钱,也要给我买饭吃。”谈及姐姐对自己的关切,陈淑琴不禁潸然泪下。
长期血透维持生命
陈淑琴现租住在一个约80平方米的房子里,和侄子相依为命。“有人说我租这么大的房子浪费,我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廉租房,但侄子平时需要照顾我,廉租房太小,摆不下两张床。再说,地下车库又相对阴暗潮湿,不利于养病。”陈淑琴说道。
她告诉记者,自从生病后已经搬了十多次家。“总是在一次次搬家,一次次租房。有一回,我和房东谈妥了租房事宜,甚至已经把新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但当房东看出我身体状况不佳时,便不愿意把房子租给我了,担心我病死在里面,对他以后租房造成影响。”陈淑琴的语气中透出满满的无奈。
现在,她每周要到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3次血液透析,一年144次左右,每次持续4个小时,以此维持生命。“四院离家近些,也方便些。早上5点起来,往往要到中午11点半才能到家。”陈淑琴算了算,各种医疗费用加起来,一个月需要花费一两千元。这对因病失去劳动能力的她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目前,她靠着低保以及二姐和大姐侄子的救济维持生活。
“姐姐和侄子偶尔会给我打一些生活费,社区也对我特别关心,我很感激他们。”陈淑琴说道。(文中新闻人物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