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24岁的听障女孩赵一凡,仅用5天,就学会钩针编织非遗技艺。昨天,全市残疾人妇女钩针编织技艺非遗培训班圆满结束,9名学员学有所成,拿到结业证书,将拓宽就业渠道。
本次培训,市残联邀请清荷钩针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何萍授课。她出身于艺术世家,自幼学习勤奋,爱好绘画、钩针编织等,曾在南通市个簃艺术馆举办“城市之光——清荷钩针编织手创展”,展出400余件钩针编织手创作品。
参训的学员,有从事编绳的个体创业者,也有手工制作的爱好者。她们在何萍的指导下,从基本的编织针法开始,从易渐难,学习编织玫瑰花笔筒、钥匙扣挂件、车挂饰等饰品,近距离感受钩针编织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肢体残疾妇女吴小裕来自海安,平时以手工编绳谋生。“学钩针编织是第一次,何老师业务水平高,教得也耐心。”吴小裕说,白天上课,晚上练习,学习氛围好,培训保障也很到位,学员们充分感受到残联“娘家人”的温暖。
赵一凡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与母亲在通州区二甲镇开了一家服装店,从事中高档服装定制。“小赵虽然听力不好,但人很灵光。”何萍说,她悟性好、上手快,已初步掌握钩针编织非遗技艺,对以后的工作会有帮助。
市残疾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培训后,将为有需求的优秀学员牵线搭桥,通过“指尖上的非遗”为她们“蓄势赋能”,拓宽就业渠道。
记者尤炼 通讯员厉顺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