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深读

压力过大加重消极情绪

多名受访者认为,付出多、获得少,导致部分规培生特别是专硕生群体消极情绪较为突出。同时,学医的沉没成本高、退路选择窄,不少医学生的消极情绪“堰塞湖”亟待重视。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规培生会抱怨从事基础性事务。有人认为,自己是“免费劳动力、免费跑腿怪、免费背锅侠、免费育儿师”。有人抱怨学不到东西,“老师不愿意教,整天就是写病历,学不到真正的技术”。

正在中原地区某三甲医院规培的专硕生张强(化名)告诉记者,规培生通常承担写病历等文书类基础性事务,也有机会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穿刺、插管等操作。

“可能有些同学把写病历视作‘打杂’,认为文书工作繁杂琐碎,但它确实对保障患者就医安全至关重要。医院每天这么忙,正式医师出诊、手术都分身乏术,而且写病历其实对夯实专业基础很有帮助。”张强说。

他告诉记者,专硕生的规培和研究生学习并轨,周一至周五在医院,早八晚五,有时候事情多,要加班做完才能回学校,利用每晚和周末两天做科研。

东部一所医学类院校学生工作负责人介绍,专硕生通常规培满一年就可以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此后一些带教老师会让专硕生参与处理更多临床事项,劳动强度和压力也会随之上升。”

规培生待遇如何?张强介绍,以他所在的医院为例,专硕生每月除了600元的研究生津贴外,还可以从院方拿到至多2000元,具体根据加班多少等因素确定;“单位人”既有原单位每月发放的工资近3000元,规培医院给的部分也会比专硕生略高,因此每月共计约五六千元;“社会人”没有就业单位,只有规培医院给的部分,大约3000元;“基地人”作为规培医院的正式职工,起薪通常在万元左右。

一名三甲医院负责人坦言,“基地人”“单位人”“社会人”都有劳动合同保障,而专硕生由于仍是在校学生身份,会面临“谈工作时是医生,讲待遇时是学生”的“双标”境况。“双标”在其他细节上同样有所体现。比如,两张告示在医学类自媒体、社交群组广为传播,一张是医院通知轮转研究生和实习护士,在高峰期自觉不搭乘职工专用电梯;另一张是要求规培生不使用科室饮水机。

“我们在这里就是外人,没有被当作‘一家人’。”张强坦言,“‘单位人’‘社会人’都不参与科室分红,更不用说‘专硕生’。而且不是所有规培医院都会给专硕生发薪酬。给是情分,不给也没有问题。因为我们能不能拿到规培合格证,是医院说了算。”

如果规培坚持不下去,有退路吗?记者发现,多家规培医院的招生简章明确,如果“退培”,3年内不可再参加规培。有的地方还要求离院前退还相关各项待遇、福利,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五险一金补贴、年终奖、暖气补、夜班费等。

张强说:“我已经25岁,顺利的话明年规培结业,入职一家医院,开始拿工资。如果中途放弃,就失去太多了,可能只剩考公和去医药公司两种选择适合我。所以只有坚持再坚持,一口气‘通关’拿下‘四证’。”

“规培当然是必须的,无论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都得让患者得到放心的治疗。”张强说,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科,毕业后的教育和在校教育相比,某种意义上甚至更重要。但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压力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和压力过大。

张强建议,规培期间不定期组织规培生外出团建、郊游,营造“家文化”让规培生感受到亲如一家的归属感,这样也更愿意在工作中积极表现,提高抗压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2024-04-01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68414.html 1 3 压力过大加重消极情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