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服务

海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迎来新成员

晚报讯 昨天,海安生态环境局发布春季鸟类观测成绩单:此次春季观测共记录鸟类9目22科38种,占海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上一轮鸟类观测总数的39.6%,报告显示当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迎来新成员。

2018年,海安市在全省第一批完成全域本底调查,记录物种达872种,初步摸清海安生物家底。在此基础上,海安市于2023年开展了第二轮热点区域固定观测工作,进一步将热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家底刷新至974种,其中包括3种珍稀濒危物种新纪录、5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新纪录。

生物多样性观测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要求对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固定观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海安市在老坝港沿海滩涂、里下河湿地、海北樟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区域内,持续开展固定观测工作,并于近期完成了春季物种野外调查。

在海安市海北樟树林内,观测新增了3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新记录,分别是白腹鸫、黄眉鹀、燕雀。燕雀,原产于欧洲北部和亚洲,常栖息于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尤其在桦树林中较为常见。白腹鸫则喜在地上活动,以昆虫及幼虫为主食,也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黄眉鹀,因其显著的鲜黄色眉纹而得名,性格怯疑而又寂静,很少鸣叫。老坝港滨海湿地和里下河湿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湿地风貌,成为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这些区域不仅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也成为它们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

“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仅关注单一物种的保护,更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海安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固定观测工作,根据不同生物类群的发生物候期,相继开展维管植物、脊椎动物、陆生昆虫、水生生物的持续性观测,进一步明确各类珍稀濒危物种在海安市的分布特征、种群数量和生存状况,为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彭军君 通讯员夏鹏

2024-04-03 海安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进展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68611.html 1 3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迎来新成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