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周刊

我与章开沅先生的交往

◎肖正德

今年5月28日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张謇研究的开拓者章开沅先生三周年忌日。在纪念章先生逝世三周年的日子里,我又一次重温了20多年前章先生给我的一封信,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与章先生交往的画面……

那是2003年1月9日章先生写给我的一封信函,仅120余字,但这寥寥数语却记录了我与先生三次令人终生难忘的交往,充分展示了先生闪光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交往:请先生作序

事情还得从1987年说起。为迎接第一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南通市档案馆曾与南京有关单位联合编辑、出版了《大生企业系统档案选编·纺织编Ⅰ》(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后因故中断10余年。后来随着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张謇研究在海内外不断升温。为满足广大张謇研究者和读者的研究与阅读需要,南通市档案馆与张謇研究中心决定继续编辑、出版大生档案资料,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将《大生企业系统档案选编》更名为《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为了体现与《纺织编Ⅰ》的承继关系,决定将南通两家联合编辑的第一本档案资料选编定名为《纺织编Ⅱ》。为了宣传这本书的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档案史料,遂决定请当时在中国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德高望重的章开沅先生为本书作序。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通过张謇研究中心的专家给章开沅先生发出约请函。之所以感到忐忑不安,是因为内心总有些担心这么一位全国乃至海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会给你一个小小的地方档案馆出的档案史料书作序吗?谁知章开沅先生不仅亲自执笔撰写了《序言》,还根据我提的意见作了多处修改,数易其稿后才最后定稿。于是,才有了先生给我来信中的这段话:“大函收悉。拙稿所改极是,只是作者介绍请改为‘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因为我在耶鲁大学的身份是‘鲁斯学者’,以研究为主;而教过书的学校又不止这些。无须一一列举。”在这里,先生称别人的信件为“大函”,称自己写的《序言》为“拙稿”,介绍自己的身份是能省则省,一个“等”字省略掉了加在先生头上许多显赫的头衔,最后只保留了“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由此可见先生那虚怀若谷的胸襟,着实令我这后生晚辈十分感动。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在我认真拜读了先生撰写的《序言》所受到的启发和教益。先生写的这篇《序言》,从头到尾强调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学风问题与史料工作的重要”。

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学风最大的毛病就是日趋浮躁,许多人不愿在史料上做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因而不少论著虽然是洋洋洒洒的鸿篇巨制,但却缺乏具有深刻内涵的独到见解,说穿了就是缺乏真正的原创性。”这句话实质上与先生的治学座右铭“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是一脉相承的。

最后,先生说了一段十分动情的话:“常有人问我,张謇研究能否成为枝叶繁茂之张謇学?我则认为张謇研究终将成学,但现在尚非其时。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謇研究者虽然日渐增多,论著出版数量亦颇为可观。但真正从资料基础工作下手,以绵密实证工作为支撑,且有自己的理论框架与深刻识见者则尚不多见。借此书出版之际,我再次强调学风问题与史料工作的重要性,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以严谨之学风与坚忍之毅力投入张謇研究。还是那句老话:根深始能叶茂。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期盼已久的张謇学会翩然到来,是所至愿!”在18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先生的这段教诲,仍有一种振聋发聩、热血沸腾的感觉。

第二次交往:请先生当顾问

在约请先生撰写序言的通信中,我还提到了我们档案馆的一个计划:打算在新的一年(2003年),与南通电视台联合拍摄电视专题片《岁月的记忆——解读张謇与大生档案》,并提出聘请他与茅家琦先生担任这部电视专题片顾问的请求。同样,对提出这样的请求,我们心中多少还是有不少忐忑的顾虑:先生会答应吗?

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他给我的这封回信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拍电视片一事,贱名只要用得着,悉听尊便。”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贱名”这两个字上,“章开沅”这三个字,在中国史学界可谓如雷贯耳,或许这是一种自谦,但我从这自谦里看到了一个幽默、风趣、坦荡、圣洁的灵魂!

我们摄制组的同志备受感动和鼓舞,大家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克服了上半年“非典”疫情的侵扰,胜利完成了这部长达20多分钟的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任务,为纪念张謇150周年诞辰献上了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厚礼。在其中,我承担了撰写专题片脚本的任务。在我的构思中,片中一定不能缺少章开沅教授这位张謇研究开拓者的镜头,后来我们请南通电视台记者专程去武汉采访章先生,完成了这个任务。先生的心和我们档案人的心是相通的,他说:“大生纱厂、大生集团的档案非常丰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张謇本人很重视档案。有些企业家在经济上有很大成就,但他很不注意档案。张謇很有意思,有时片纸只字他都当作宝贝,都很好地收藏起来。这一点南通本身也做了很大的贡献,我知道张謇这批档案的保管、归属的过程,经过这么多阶段、这么多风波,能够保存得这么好,这是很值得珍贵的。”尽管章先生讲了不多的几句话,却把历史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张謇与大生档案发表了十分精辟的见解,既赞扬了当年张謇很强的档案意识,又充分肯定了今天南通档案工作者为保管大生档案付出的辛勤劳动,的确讲得十分到位、精彩,为这部电视专题片增色不少。后来,这部名为《岁月的记忆》的电视专题片,在江苏省档案优秀编研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

第三次交往:与先生零距离接触

我与章开沅先生除了以上两次交往外,还有第三次零距离的交往,那是在2006年11月27日,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通召开,章开沅先生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展望21世纪的张謇研究”的主旨报告。我作为会议代表,亲耳聆听了章先生的教诲,深受教育与鼓舞。会议期间,章先生携夫人黄怀玉老师应邀参观了南通市档案馆,受到局馆领导的热情接待,而我则有幸当了全程陪同的导游和解说员。

在钱志平局长和许建华副局长的陪同下,我们先来到档案馆一楼的展览大厅,参观了“南通历史文化展示中心”。这是一个名曰“馆中馆”的档案宣传阵地,分为历史馆、荣誉馆、名人馆、精品馆、声像馆5个分馆,从档案的角度向观众介绍南通悠久的历史文化。章开沅夫妇认真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仔细地观看布展照片和档案实物。而我身为这个“馆中馆”的策划设计参与者和展出脚本的撰稿者,则对这些展出档案背后的故事作了一些补充介绍。我发现,章先生对清末民初的展出内容表现出极大兴趣。他驻足在一份清同治年间的告示前端详许久,并问了一些与告示有关的问题。

后来,我们来到档案馆三楼藏有镇馆之宝的张謇与大生档案库房参观。我们在展示中心看到的毕竟是仿真复制品,而在档案库房里看到的全部是货真价实的档案原件。我们请章先生观看了张謇给其子张孝若的亲笔家书,观看了清帝老师翁同龢在甲午海战期间给张謇的亲笔信函。章先生看得那么认真仔细,还不时读出声来……

可以想象,将近两个小时的参观,对于一个80岁的老人来说,是够累够辛苦的。于是,我们邀请章先生夫妇来到档案馆的二楼会议室饮茶休息,向章先生赠送了我们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岁月的记忆》和新近编辑出版的《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闲聊片刻后,我们乘兴拿出签字笔和签字本,抓紧时机请章先生为档案馆题词。章先生稍稍思索片刻,便欣然命笔,一气呵成写下如下的话:“联通古今,贴近生活,开拓档案工作新天地!”这是对南通市档案馆的美好祝愿,更是对南通档案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应该牢记章先生的教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开创档案工作新天地,用南通档案人的实际行动去迎接“期盼已久”的“枝叶繁茂之张謇学”的“翩然到来”!

我想,这才是我们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2024-06-05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74839.html 1 3 我与章开沅先生的交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