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南通新闻

从“雨季马拉松”到“热浪接力赛”——

回看2024年南通天气“大戏”

刚刚过去的2024年,阴晴冷暖、风雹雨雾轮番登上南通天气的舞台,无论是梅雨季的“雨一直下”,还是夏季高温的“超长待机”,又或是秋台风的“扎堆共舞”,都以一己之力改写了排行榜,在气象资料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8个高温日,位居历史第二

2024年,高温在错综复杂的天气秀场中无疑是绝对主角。虽然“姗姗来迟”,但却“后发制人”,高温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着实让人印象深刻。以南通站为例,全年35℃以上高温日数达到38天,位居历史第二。

去年7月4日,处于梅雨中断期的通城迎来了当年首个高温日,当天,南通国家观测站最高气温达到38℃,至此拉开2024年首轮高温天气过程。与2011年5月11日最早高温初日相比,足足晚了50多天。7月16日出梅当天高温又“无缝衔接”,第二轮高温天气过程一直持续到了7月24日。

不过,这两轮的热只是“前菜”,此后高温愈演愈烈。去年7月28日,第三轮高温过程正式开启,在副热带高压的牢牢控制下,白天“烤”,晚上“蒸”,“高烧”持续不退,屡屡向历史极值发起冲击。去年8月3日,南通站最高气温达到39.9℃,距离该站40℃的最高纪录仅差一步之遥。当天,海门站也以39.5℃的最高气温,与2022年8月19日一起并列该站历史高温极值第二位。此轮高温过程中,通州站以17天,海安、如皋两站以16天刷新连续高温日数纪录。

总的来说,去年的7、8月份非常“火热”。平均气温29.6℃(如东)~30.7℃(南通),较常年偏高1.9℃(如东)~2.9℃(如皋、海门)。南通、启东、如皋、通州四站均为同期第一高,其余各站排第二。

梅雨较典型,多地冲击“排行榜”

南通常年入梅时间为6月18日,出梅时间为7月13日,平均梅雨天数为25天。去年“梅姑娘”来得挺准时,从6月19日入梅到7月16日出梅,梅雨期27天,比常年多了2天。

说起来,去年的梅雨季也比较典型,强降水过程集中、短时雨强较大是特点之一。梅雨期一共出现5次强降水过程,分别为去年6月21~22日、6月24日夜里至26日、6月28日夜里至7月1日、7月9日夜里至11日和7月12~14日。梅雨期对流较活跃,小时雨量超过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站点190个(占91%)、超过5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站点12个(占6%),最大小时雨量68.7毫米(市区小海街道)。

“梅姑娘”时不时刷存在感,雨水常常连着几天下不停,也让去年梅雨量明显偏多。国家气象观测站梅雨量359.1毫米(南通)~588.4毫米(海安),较常年偏多3.1成(南通)~1.3倍(海安)。全市平均梅雨量423.8毫米,为1991年以来第五位;海安梅雨量 588.4毫米,为1991年以来第三位。从区域自动站的统计数据来看,梅雨量全市最大647.1毫米(如东栟茶垦区)主城区最大降水量460.5毫米(开发区中兴街道)。

出梅后连续晴热高温,大气中积聚大量不稳定能量,又导致强对流天气越发活跃。去年全市共出现24次强对流过程,18次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量114.1毫米(海安高新区兴环)。

4个台风影响,秋台风数量并列第二

2024年共有4个台风影响我市,分别为03号台风“格美”、13号台风“贝碧嘉”、14号台风“普拉桑”、21号台风“康妮”,较常年(1990~2010)影响个数(2.9个)偏多。而这4个台风中有3个为秋台风,秋台风数量仅次于2017年的4个,并列历史第二。

提起台风,很多人第一感觉是夏季才有的“产物”,实际上一年四季都会有台风生成。气象学上,把6月至8月生成的台风称为夏台风,把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从数量上来看,秋台风并不比夏台风少,并且秋台风还具有强度强、容易和冷空气结合等特点。有了冷空气的激发作用,秋台风带来的风雨也可能十分猛烈。

而从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的确是3个秋台风带来的雨水影响更甚。去年9月15日至20日期间,台风“贝碧嘉”“普拉桑”先后影响我市,雨量从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升级为中南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北部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普拉桑”影响期间,如皋日降水量达到206.8毫米(2024年9月20日),历史排名第四。去年10月31日8时至11月2日8时,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我市普遍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康妮”也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上第二晚影响我市的台风。 本报记者俞慧娟

2025-01-15 从“雨季马拉松”到“热浪接力赛”——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96662.html 1 3 回看2024年南通天气“大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