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云
创刊于1941年7月1日的《万象》月刊,是民国时的名刊之一,二十五开本,近乎方形,无论从版式设计还是组稿、编辑方针各方面,流风余韵,影响至今。粗略来说,它可以分为前后两期,这里谈论的主要是后期,即从第三年第一期(1943年7月版)开始,由作家柯灵主编的时段。
沈寂是后期《万象》作者群中的一员干将,与石琪、郭朋、沈毓刚和徐慧棠合称《万象》五虎将。1943年9月版第三期上刊有他的处女作《盗马贼》,在类似编后记的《编辑室》的末段,柯灵介绍道:“本期小说一共有七篇之多,这里想介绍的是《盗马贼》,它似乎有若干处很像端木蕻良的《遥远的风砂》,但细读之下,作者自有其清新的风致。沈寂先生是创作界的新人,这也是值得读者注意的一点吧?”可谓盛情推举。
有趣的是,据柯灵的助手杨幼生多年后在《柯灵的编辑生涯》一文中回忆,沈寂的那篇稿件属于自由投稿,却险些被他扔进废纸篓:
我和阿湛(王湛贤)作为他的助手的任务之一,就是看群众来稿。沈寂的第一篇来稿《盗马贼》,我和阿湛原来看不上(我当时思想很“左”,认为这像武侠小说,“不合时宜”)。但不久,柯灵把这篇稿子发表了,原来他又从我们废弃的稿件中发现了它,用上了。这使我一方面发现柯灵对即使是我们废弃的稿件,他还是复看的;另一方面对我的震动也很大,深感即使是一个助编,对投稿的作者又掌握着如何的“生杀大权”,可不慎哉!
柯灵到底是资深编辑家,慧眼识珠的本领是他人无法企及的,他不但写信过去,鼓励沈寂继续写,并随写随发,令沈寂自信心陡增。与此同时,柯灵在次年2月第八期的《编辑室》中亦指出其不足:“沈寂和石琪两先生是近顷颇受创作界注目的作者,……觉得遗憾的是——创作者最大的磨难是文字造成定型,两位似乎很有走到这条路上去的危险。”
沈寂对于柯灵的扶持与鼓励同样感念于心。他甚至花钱接办了《万象》终刊号。在上海图书馆馆藏《万象》第四年第七期(1945年6月号)的封面,沈寂亲笔留下这样一段题记:
《万象》由柯灵接编后,出版至第四年第七期,因经济困难,发行人平襟亚暂定(停)出版,由沈寂和郑兆年向平租借登记证,继续出版,仍由柯灵主编。不料印成后,柯灵遭日宪兵逮捕,我们坚持出版,唯平襟亚要求必须将版权页中柯灵名字涂去,以免牵累。出版社后销售一空,此期也成为值得纪念的一册。
沈寂 八九年十二月
翻看这本《万象》的版权页,原先“编辑人柯灵”那一列果然已被两道墨痕覆盖,所幸尚留有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