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热潮退去后爆款退场,但仍有众多消费者青睐

新中式服装“降温”不“退烧”

朱勇强展示新中式短袖。

双翟鸟

去年春节后,本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新中式服装门店,探寻新中式服装火爆出圈的原因。时隔一年,记者发现,新中式服装的热度虽有所下降,但仍有众多消费者持续追捧,且消费需求出现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仅仅追求款式,而是更加注重品质。不少人对布料的要求极高,会特意挑选正版品牌宋锦,甚至有人自行购买正版面料找裁缝定制新中式服装,这使得宋锦一度出现“一布难求”的局面。

集体“降温”

但中高端仍持续畅销

微信指数数据显示,2024年2月春节前后,新中式穿搭热度出现两波高峰,峰值接近400万。然而,自2024年下半年起,这一热度逐渐下滑。到2025年春节,热度虽在低位有所回升,峰值达到3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热度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位于城市嘉苑北门的服装店老板邵海燕表示,去年新中式服装在春节期间虽出现了需求小高峰,但全年的消费动力相较于前年明显不足。线上销售数据也呈现出降温趋势。以天猫moco官方旗舰店为例,去年新中式相关商品有53款,总销量近万件;而在2024年冬季及2025年春季新品中,新中式商品数量降至24款,已售总数约2000件。其他线上品牌大多也面临类似情况。

为何曾经备受追捧的新中式穿搭如今遇冷了呢?社交平台上的讨论表明,“难穿但好看”是主要原因。这一问题既涉及衣服本身的设计,也关乎消费者对该风格的驾驭难度。

80后的季丹分享道,自己为春节购买的大翻袖真丝丝绒重工刺绣新中式上衣,搭配难度很大,需要精心搭配妆容和发型。“每次穿这件衣服都得花很长时间打扮自己,否则就会被衣服的风格‘压制’,显得老气。”

此外,衣服的成本与价格也是导致消费“降温”的重要因素。95后的刘璐年前购买了一件500元的新中式马甲,由于面料、色泽和裁剪缺乏高级感,她选择了退货。“一分钱一分货,之前买的1800多元的新中式马甲质感就好很多。但我又不想为了一件马甲再次花费上千元。”有着30年制衣经验的裁缝师傅施女士指出,新中式服装若要展现出良好的质感,需要使用真丝宋锦等高端面料,并且制作工艺要精细,这使得成本居高不下。

可以说,从批发市场到网红店,从朋友圈微商到商场女装,新中式服装整体热度有所“降温”。不过,不少使用真丝面料的中高端原创品牌和店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销售态势。

邱女士从事线上新中式服装销售已有5年,她销售的服装价位大多在1000元~5000元不等,面料以真丝为主。她坦言,新中式服装整体“降温”对她的生意影响不大。“愿意花这么多钱购买我家衣服的客户,本身就对新中式服装情有独钟。这部分人更看重品质,并非单纯追赶潮流。”

一布难求

独特寓意成消费者新宠

3日上午,准新娘李颖正在华东轻纺城挑选制作婚服的布料。“我早就打算用宋锦八达晕做一件新中式马甲,再做一件新中式棉服。”李颖是新中式服装的忠实爱好者,她对面料和版型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这次婚服的面料是她精心挑选的,裁缝师傅也是她长期合作、信得过的老师傅。

“新中式服装前年大火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了。一开始,南通市场上很难找到好看的新中式服装,我就专门跑到深圳南油和杭州四季青去购买。后来我逐渐了解到,制作衣服的布料有宋锦、香云纱等多种类型。单是宋锦就有40多种,而且还分不同名家制作。”李颖告诉记者,新中式服装的品质参差不齐,购买得多了,她就不再满足于市面上的普通款式,开始自己购买布料定制服装。

像李颖这样对新中式服装极为讲究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小杜外贸(布料店)的老板杜丽玲介绍,自家店铺原本主营外贸布料,前年察觉到新中式服装火爆后,她立刻购进了一批宋锦布料,销售情况非常好,县市区都有顾客前来购买。杜丽玲店里的宋锦款式丰富,多达300多种,但每个款式的存货仅有3~5米,这样既能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又能避免囤货风险。“前年是宋锦销量最好的一年,无论哪种款式的布料都能很快售罄。但从去年开始,顾客对布料的要求更高了,更加注重花纹的寓意和独特性。”

杜丽玲拿出一款印有双翟鸟图案的宋锦布料介绍道,双翟鸟图案传承了数百年,在古代是用于帝后服饰的图案。电视剧《清平乐》中曹皇后的官服上就有这个图案。这款富有历史故事的双翟鸟布料,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另一款大红色的百子图布料,也受许多准备结婚的顾客青睐。杜丽玲解释说:“百子图用于制作婚服,不仅看起来喜庆,而且寓意美好。”

一旁的玮玮丝绸店与小杜外贸的经营模式不同,这家店主要经营宋锦和香云纱。老板介绍,去年仅宋锦就卖出了100多卷,每卷布料长40多米。去年五月,随着新中式服装的热度飙升,“八达晕”“宝相花”“五虎镇毒”等纹样的宋锦面料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一布难求的火爆场面。

打版定制

新中式服装时尚进阶

身着蓝色浮雕花纹布料制成的外套,搭配白色水貂绒镶嵌的领子和袖口,下身穿着白裤子、白皮鞋,再配上巴洛克珍珠耳环,施慧一走进杜丽玲的店里,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的穿搭协调又舒适。“这件新中式外套参考了夏姿·陈的版型,腰部微微收紧,连肩袖的设计让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十足。”施慧对服装的要求很高,从面料到设计,从版型到细节,都追求极致。

位于人民中路上的千易服装定制店,原本主要经营男装定制业务。随着新中式服装的爆火,越来越多的女士有定制服装的需求,老板朱勇强也逐渐开始接受女装订单。朱勇强介绍,来店定制服装的女性客人中,70%都定制过新中式服装。不少新顾客会就版型和细节与他反复沟通,听取他的专业意见,力求达到最满意的效果。也有一些经常定制新中式服装的老顾客,只需简单沟通,表达自己的诉求,朱勇强就能根据她们的想法制作出成衣。

朱勇强拿出一件由客人自己设计的新中式短袖向记者展示。“这件短袖采用了中式立领和斜襟设计,搭配手工盘扣,同时在腋下运用了现代缝纫手法,让衣服穿着更加舒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就做出了这件既美观又实穿的新中式短袖。”这件衣服的主人黄女士每年都会在朱勇强这里定制几十件衣服,其中大部分是新中式服装。黄女士在定制服装方面经验丰富,对于哪种料子好、需要多少米、做什么款式、如何设计,她心里都有明确的规划。

目前,新中式服装市场虽整体热度降温,但新中式元素却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消费者的时尚追求中持续散发魅力。从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的青睐,到对特色面料的追捧,再到对定制化的热衷,都预示着新中式服装正在从单纯的流行趋势向更注重品质、文化内涵和个性化表达的方向转变。 本报记者朱颖亮

2025-03-04 热潮退去后爆款退场,但仍有众多消费者青睐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200883.html 1 3 新中式服装“降温”不“退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