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9时,在启东市吕四港镇兆民老年关爱之家,71岁的江士兰引领一大帮老人跳起健身操。江士兰天生是个大嗓门,“一二三四”的口令声回响在关爱之家上空……12年间,江士兰关爱照顾过350余名老人。
“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2009年,江士兰从吕四港镇妇联主席岗位上退休,回到培根村老家。丈夫经商、儿子创业、家里琐事都需要她“搭一把手”,但江士兰总感觉生活中缺少点什么。
2012年入夏,江士兰途经兆民集镇,发现原文化中心2000多平方米楼宇闲置。联想到农村不少老年人晚年孤独,她萌生了创办托老机构的想法。说干就干。江士兰倾囊170多万元,高标准、适老化改造建成首批26个房间,卫生间、空调、彩电、沐浴房及紧急呼叫器、衣橱、会客椅、防蚊门帘纱窗等设备一应齐全。
2013年正月初八,兆民老年关爱之家开张。消息传出,不少乡邻前来参观,元宵节前后陆续迎来24名老人。
“多一个老人多担一份心思”
年复一年,江士兰与丈夫以此为家,顿顿与老人同标准用餐,空闲陪他们散步聊天,深夜巡视每个床位。4年前,她曾找回一名突然失踪的间歇性智障老人。“多一个老人,就得多担一份心思。老人要是出意外,怎么对得住良心?”在这期间,她扩建6间标准化失能老人专用房间,还先后帮助52名入住老人申请了国家“长护险”专项补贴。
“这里是我温暖的新家,江院长就是娘家人。”在关爱之家,87岁老住户黄井英的赞誉代表了众多老人的心声。多年来,为了这个人丁不断兴旺的家,江士兰将照料年迈父母、公婆的重担更多托付于兄弟姐妹,又把牵挂孙子的心思埋藏,还把在职多年的人际交情抛置脑后。
“临终关怀,老人安然我安心”
12年间,老年关爱之家总计收住353人,临终关怀送别其中的三分之二。
这些年里,江士兰接收的托老对象超半数为高龄老人,三分之二在此走完人生。“他们的子女普遍不在身边,委托关爱之家照顾。不少垂暮老人往往临终前才被儿女接回。”江士兰介绍,“关爱之家”就此建立了个性化服务机制,事前有告知、临终有关爱、送别有礼仪。
“临终关怀,老人安然我安心。人总要老去,子女信赖我,我当然要把老人当亲人。”12年里,她率员工总计为220名对象提供临终关怀服务,获得广泛赞誉。
“无数次,我也想收摊回家颐养天年,但老年人的期待、亲属们的信任,又激励我活到老、敬老到老。”朴实的言语映衬出一个七旬退休女干部回报乡亲的情怀。
本报通讯员姜斌 本报记者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