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明
我收到一份跨越千里、从沈阳寄来的快递——一包沉甸甸的酸菜。这酸菜承载着战友老张深深的情谊,翻越千山万水来到我身边。
老张与我是同乡,同年踏入绿色军营。在部队的岁月里,他长期投身于医疗工作,凭借精湛的医术,赢得战友们的赞誉。他爱人随军后,便在沈阳安了家。老张为人诚恳热情、谦逊有礼,在战友中威望颇高。我们之间的情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愈发醇厚,虽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如今,我们都已退休,闲暇时光增多,平日里通过微信、电话频繁交流,情谊从未因岁月流逝而淡去。
在东北,酸菜堪称冬天餐桌上的主角。它不仅巧妙地延长大白菜的保存期,更赋予菜品独特而浓郁的韵味。入乡随俗,我在东北工作、生活20余载,早已习惯了这片黑土地的风土人情,对东北酸菜更是情有独钟。深知我喜好的老张,早早便开始做腌制酸菜的准备。
入冬后,他穿梭于市场,精心挑选优质大白菜。回到家,他仔细地去除老叶子和腐败帮子,将大白菜洗净、晾干。随后,他用清洗干净的小缸,一层层地把大白菜码放整齐,每层都均匀撒少许盐,再用石头稳稳压好。接着,他往小缸里加入清水,直至菜被完全淹没,确保与空气隔绝。这不是一般的酸菜,是老张为战友而腌制的,自然格外用心。他时刻留意温度,将腌制环境的温度控制在10—15℃,每隔几天便仔细查看,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一个半月后,酸菜大功告成。当老张捞起那金黄发亮、散发着阵阵酸香的酸菜时,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精挑细选出最好的酸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食品真空袋,小心翼翼地装好,再用专门的工具将袋内空气抽出,密封好袋口。这样便使酸菜处于无氧状态,既能保鲜,又便于长途运输。紧接着,他拿出泡沫箱放入酸菜,用胶带一道又一道地封扎好,贴上地址。这份凝聚着老张心血与对战友深情厚谊的特殊礼物准备妥当,交到快递员手中。
经过两天多辗转奔波,这承载着无尽思念与深情的酸菜先汽车后火车再汽车,一路从北国沈阳顺利抵达江城南通,最终来到我手中。我轻轻拆开泡沫箱,打开真空袋,当看到颜色自然、叶子淡黄、菜帮呈半透明白色的酸菜时,心中涌起无尽的喜悦与感动;当那自然而又带着淡淡酵酸香的气味扑鼻而来时,心潮澎湃,思绪瞬间飘回在东北与战友一同腌酸菜、起酸菜的美好时光;当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轻轻撕下一点酸菜,放入口中轻咬慢嚼,品尝酸脆鲜嫩口感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儿子两岁时与我夫人一起随军到东北,酸菜的美味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夫人不仅喜食酸菜,还学会制作各种酸菜菜肴的手艺。看到战友寄来那黄澄澄的酸菜,她顿时眉开眼笑,自告奋勇地前往市场买回猪肉,随后动手和面、细致清洗、刀切酸菜、擀饺子皮……手法娴熟,仿佛回到东北生活的日子。一会儿, 50多个饱满的酸菜饺子包好了。水烧开后,饺子如同一只只活泼的白鸭 “噼里啪啦”跳入锅中,我用锅铲轻轻搅动,片刻,饺子便欢快地浮上水面,那香喷喷的特有味道弥漫了整个屋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酸菜饺子卧于盘中,令人垂涎欲滴。品尝着那久违的酸菜饺子,我犹如又回到了几十年前与战友共同生活的年代。
包饺子只用了很少一部分酸菜,剩下的夫人细心放入冰箱冷藏,春节期间,我们便品尝到酸菜炖白肉、酸菜炖排骨、酸菜鱼、酸菜炒土豆丝等多种东北传统佳肴。我们还邀请孩子们共享这份美味,让他们也品味、传承战友之间这份浓浓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