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铁生
新春伊始,“乾隆的假日”在南通博物苑展出,看到一些昔日皇家庆寿场景画和皇宫元宝形银火锅等用品,不由得想到2023年3月16日晚看河南卫视经典鉴宝节目《华豫之门》,山东济宁来的杨振亮先生拿出家传的先祖1796年参加乾隆皇帝千叟宴的银牌请专家鉴定。我仔细一看,这不就是我千方百计想找到的,当年如皋白蒲吴际昌参加乾隆皇帝千叟宴的银牌吗!笔者研究贺寿文化、收藏寿字碗多年,对白蒲吴际昌有幸去京觐见乾隆帝,并参加隆重的千叟宴十分感兴趣,但现留存的资料文字实在太少,他将所赐银牌、御诗、鸠杖、如意等放于家祠,去世后却荡然无存,使得家乡人至今不能看到,令人深感遗憾。想不到这次《华豫之门》节目上出现了此种银牌,真让我大喜过望,此段视频我仔细看了五六遍。
这是一块椭圆形含铜的银牌,上头有出廓云头纹,云纹下两边各有一小洞,以便穿丝带悬挂,或固定于木座;椭圆形牌下为海水江崖图饰,这是清代龙袍常见的皇家纹样;两边各有一条跃龙穿越火焰纹向上面的宝珠飞腾,十分灵动生猛,体现了千叟宴老人的健力;中间小的椭圆形块面上,横写有行书“太上皇帝”,竖写有扁体行书“御赐养老”,均刚劲而颇有力度。银牌的背面质朴无华,但竖列三行字——右:丙辰年(即1796年);中:皇极殿千叟宴;左:重二十两;点明时间、地点、银牌质量。史料记载,清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共举行过6次千叟宴,其中康熙4次、乾隆两次,这是最后一次。以前银牌都是十两重,2017年嘉德春季拍卖会出现过,以28.7万元被藏家买去。而此银牌分量为过去的双倍,价格当然要更高了,专家估为40万元的保守价,当然,参加拍卖可能会更高。
据清代嘉庆《如皋县志》载:“吴际昌,字韦亭,年八十一岁,遇纯皇帝千叟宴,以八品官带匍匐丹墀,蒙恩赐鸠杖、银牌,千载旷典也……”另外一位是施景禹,字濬源,太学生,亦“恭逢旷典,得觐天颜,蒙恩赐鸠杖、银牌、绢帛,真异数也”。康乾盛世的6次敬老千叟宴,尤以吴际昌、施景禹参加的最后一次规模最大。这是清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退位为太上皇,为表明他在位60年“文治武功”“盛德茂行”,同时也为祝贺嘉庆皇帝授受大典举行。既是乾隆发起,亦有嘉庆参与,与前5次相比尤显特殊。因此,这次千叟宴准备工作充分,规模空前宏大。乾隆六十年十月二十日就作出决定,于翌年正月嘉庆登基大典期间举行千叟宴。此后,3次谕令全国,对进京赴宴的人员等提出具体要求,并要求地方官员层层传达,认真组织。根据谕令要求:全国“六十岁以上者俱令预宴……七十岁以上者准其入宴”。全国共有8000人报名参加,而真正能进宁寿宫与乾隆、嘉庆共宴的只有3000多人。这3000多人当中多数为皇室及蒙古、满族的王室成员和60岁以上的官员,真正70岁以上的平民百姓并不多,据传当时参加者年龄最大的达141岁,皇帝还为90岁以上老者添酒。如皋的吴际昌时年已81岁,施景禹亦年逾古稀,有幸赴宁寿宫入宴,这在当时交通状况落后、距离京城遥远的一个县份两人同时进京参加千叟宴,是十分不易的。这充分说明在那个时候如皋人的长寿意识就很浓,尊老敬老之风很盛行,而且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也很好。据传当年本人凭御赐养老银牌,可在其所在地衙门支取养老费用。
吴际昌由京师返回家乡之前在扬州作了停留,还拜访了鼎鼎有名的清朝大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并取出千叟宴的礼品给袁枚欣赏。袁枚(1716—1798)与吴际昌是至交,因身体欠佳未能赴京参加千叟宴。袁枚在欣赏《吴韦亭赴千叟宴归画赐杖图》时,特地题赠了珍贵的3首诗——
“宴罢彤庭出建章,耆英会上说吴刚;丹青赖有传神笔,画出钧天梦一场。”
“宠锡重重喜不支,手拈如意下阶迟;一枝鸠杖君恩重,交付童孙好护持。”
“老我欣逢盛典开,路遥无福醉蓬莱;群山定讶东方朔,何处偷桃不见来。”
这里表达了袁枚的兴奋之情和对吴际昌的赞赏,能参加这样的盛宴是幸运荣耀的,应该用诗章绘画来记录这世人做梦都难参加的经历。同时,袁枚又感叹自己逢此盛典,却因体力不支“路遥无福”不能参加,深表遗憾。再者,他认为如意、鸠杖等御赐物代表着皇恩浩荡君恩重,关照吴际昌务必要交付给后代好好守护收藏,以便子子孙孙永久持有。
遗憾的正是“交付童孙好护持”这句话,不幸言中。性情豁达的吴际昌带回来的,代表着高寿、荣耀和尊贵的乾隆皇帝所赐银牌、御诗、鸠杖、如意等,供藏于家祠多年后不见了踪影,说明护持不好。但吴际昌回乡后撰写的《赴千叟宴恭记》留了下来:“臣江壖蒲柳,躬逢盛典,滥厕班行,于正月初四敬旨宁寿宫,仰瞻皇上恭侍太上皇临御皇极殿。两宫欢惬,矍铄盈廷,典奏云韶,馐罗珍错,诚哉旷古稀逢,允矣太平盛事。伏蒙赐八品职衔,御诗一章,如意一握,鸠杖一柱,紫貂两个,大缎二疋,贡绸二疋,大小荷包两对,银牌一面。臣泥首祗领,赍捧南还。谨奉御诗、如意、鸠杖、银牌四种供藏祠(家祠)内,敬悬龙额……”当然,这记述也稍简单了些,要是能写得更详细,让如皋人多多欣赏,该有多好。
值得一说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运动中,晚清重臣之一、总理衙门大臣荣禄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乡的墓地遭到严重破坏,当地文物部门努力采取措施,荣禄墓才被保护起来。到1966年,专家们对荣禄墓进行了清理和发掘,在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金银、玉器和陶瓷器等随葬品。让专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还出土了一件其祖上传下的银牌,长约13.5厘米、宽约8.3厘米、厚0.5厘米,正反两面还刻有文字,正面是“太上皇帝、御赐养老”,背面是“丙辰年,皇极殿千寿宴重十两”。多年之后,这件“御赐养老银牌”被收藏在了首都博物馆,成了镇馆之宝,这又是一枚吴际昌当年得到的同款银牌。另外,大英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和定州博物馆亦有收藏。御赐养老银牌虽是清朝数量较多的文物,也是流传下来最少的文物,由于子孙无法凭牌享用特权,所以当失去效用后,其为银制的部分被熔解做成银锭或者首饰,十分可惜。
荣幸赴京参加乾隆千叟宴的7年后,两位耄耋老人相继因病离世,吴际昌享年88岁、施景禹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