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虎
1984年5月,国际笔会在日本召开第四十七届代表大会,中国笔会中心派出以会长巴金为团长,副会长刘白羽、朱子奇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出席大会。这次大会的议题是“核时代的文学:我们为什么写作”,根据《文学路上六十年:老作家黄秋耘访谈录》记载,“巴金作了一个发言,他引用了一些古典的东西,说到关于‘葵丘聚会’的典故。他说到要反对核战争”。乔治《巴金在讲话中引用古典》指出,巴金的发言稿“初刊于1984年5月16日《文汇报》,后作为附录,收入《随想录》之五《无题集》。文中并没有关于葵丘会盟的字句,不知何故?至于黄秋耘的叙述,不像是误记”。但事实上的确是黄秋耘误记了。
大会结束之后,6月15日,李芒也以《我们为什么写作》为题写过散记,提到日本笔会会长、该次大会实行委员会会长井上靖的致辞以“葵丘之会”为例,“阐明在中国古代就产生了誓不以邻为壑、以水代兵的思想”。7月13日,朱子奇在《人民日报》发表《杜鹃花漫记》,与李芒的说法一致。据此,巴金“文中并没有关于葵丘会盟的字句”,也就不足怪了。其实,黄秋耘在访谈之时年届八旬,误记在所难免,毕竟其在1984年7月所写的《与日本同行的交往》中已然明确说过,“井上靖先生用‘葵丘之会’来比拟核裁军会议是很恰当的”。
井上靖对“葵丘之会”别有青眼,“他为表示对二千年人类智慧的敬意,专程访问了葵丘”。1985年4月19日,井上靖的《散文诗五首》经李芒汉译后在《人民日报》发表,其中《黄河》所写仍是“葵丘之会”。5月10日,《人民日报》刊载更正启事,“《散文诗五首》一文中所述‘纪元前651年,以齐桓公为中心,有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等会于葵丘’,与史实有误。经查,参加葵丘之会的除齐桓公、宋襄公外,应为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