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常青
当千年非遗火技在狼山夜空绽放出橘色焰光,我看见文明的火种在当代匠人雷波手中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名来自中原腹地的非遗火系代表性传承人在狼山新春首届灯会上,以0.3秒间隔的精准火舌,将人类突破自我的永恒命题镌刻在苍穹之上。每分钟182次的喷火频率,不仅是技艺的极限挑战,更是文明传承者向星辰大海抛出的时代宣言。
在传统技艺面临冲击的当下,雷波的创新之路如同敦煌壁画中飞天手持的莲花,既保持古典韵味,又绽放时代光彩。他将烈焰化作文明的笔墨,在星空的宣纸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蒙娜丽莎》。这种达·芬奇式近乎偏执的精益求精,让古老火技在文明图谱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系。
在飞溅的火星中,我看见人类文明演进的密码。王羲之池水尽墨的执着、屠呦呦团队青蒿素的淬炼,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真正的传承不是博物馆式的标本保存,而是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裂变新生。雷波用烈焰撕开的不仅是夜空的帷幕,更是传统技艺的舒适圈。当火焰刺破黑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文明基因在突破边界时迸发的璀璨光芒。
站在狼山之巅眺望,灯火与星光交融。雷波的火焰不仅照亮了夜空,更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火种。当敬畏传统的虔诚与突破边界的勇气在文明坩埚中融合,每个平凡个体都能成为文明长卷的执笔者,用生命的热度描绘属于这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或许,这就是非遗传承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