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流行歌手方大同所属的赋音乐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方大同于2月21日离世,年仅41岁。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方大同因过度操劳出现气胸症状,此后多次住院治疗,并因此隐退多年。气胸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哪些人群属于高危群体?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向专业医生寻求答案。
气胸分5种,
偏爱“瘦高个”男生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肺气炸了”,在医学上被称为自发性气胸。市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丽娜介绍,气胸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肺组织与胸腔之间出现破口,或者是胸壁受伤,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进而压迫肺组织,使其塌陷。气胸可分为原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和医源性气胸。
“这种疾病在瘦高体型的人群中较为多发,尤其是年轻男性。”徐丽娜解释道,“在生长发育阶段,部分男生身高增长迅速,但肺部发育相对滞后,使得胸腔负压比正常人更大。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肺大疱。肺大疱一旦破裂,就会引发气胸。”
症状多胸痛,
气胸发病原因复杂
胸痛是气胸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尖锐刺痛或刀割样疼痛,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胸部,且会随着呼吸或咳嗽而加重,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刺激性干咳等症状。不过,也有部分患者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或胸痛。徐丽娜特别提醒:“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尽快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气胸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除了瘦高体型、营养不良等体质因素外,生活习惯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吸烟或长期接触有害粉尘较为常见。此外,肺结核、肺大疱、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疾病也可能诱发气胸。
防隐形杀手,
要从生活细节入手
面对气胸这一“隐形杀手”,并非毫无应对之策。徐丽娜表示:“大家可以通过合理控制体力负荷、增强体质与肺部健康、定期筛查与风险监测、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降低气胸的发病风险。”
在运动和劳动方面,应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可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为身体组织修复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同时,要做到戒烟限酒,减少对肺部的刺激。此外,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长期精神紧张,减少身体的消耗。
对于气胸高危人群,徐丽娜建议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排查肺大疱等隐患。一旦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气胸的可能性。
本报记者朱颖亮
本报实习生贾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