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夜明珠

小城藏奇观

◎严世进

在长三角的城市群中,如皋是一个普通的小城。当推开“华夏电影展示馆”的玻璃大门,扑面而来的时光漩涡瞬间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在这座占地一万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馆里,两万余部音视藏品和历史纪实影像,20多万件斑驳的胶片,各种锈迹斑斑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电影放映机,和世界电影工业史系列设备2000多台,各种泛黄的或手写或油印的电影海报、电影剧本、电影档案和党史文献资料,以及一应俱全的各类电影洗印修复设备,编织并汇成一部百年光影史诗。

我们走进展示馆,就如同迈进了声光电的世界,让你了解电影的发展历程,让你见证辉煌的百年光影。

沿着时光长廊缓步前行,两侧的展柜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电影器材,从最早的手摇放映机到现代的数码摄像机,每一件设备都像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有些摄像机黑色的机身已经掉漆,取景框上的皮革也磨出了许多裂纹,恍惚间,我仿佛看见穿着马甲的电影人正俯身在这台机器前,小心翼翼地调整焦距,记录下中国电影最初的影像。

移步来到“星光大道”展区。一部中国电影史向你徐徐展开,从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1905年)到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电影《渔光曲》(1934年)到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桥》、中国第一部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金奖的《红高粱》。从1905年到2025年,中国电影走过120年的历程,其中的艰辛与辉煌都浓缩在这星光大道上。

展馆深处,20世纪20年代产自柏林的35毫米手摇放映机齿轮上仍残留着放映员的手泽。在恒温恒湿的胶片库里,20多万盘电影胶片如同沉睡的时光胶囊。其中1937年《马路天使》的拷贝在特制放映机转动时,依然能流淌出周璇清亮的歌声。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是中国人,大家同心协力来救国,中国就可以反弱为强,转贫为富,就可以同今日之列强并驾齐驱……”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仅有的一次录音留声,是时任《中国晚报》社的社长沈卓吾(如皋人)亲自录音的。现在听起来仍然铿锵有力,如雷贯耳。最令人震撼的是红色记忆厅党建教育馆,3.2万张党史文献海报构成的血色长河,《开国大典》的原始拍摄笔记与《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导演手稿在灯光下依然折射着历史的荣光。而这一切在党史教育馆被具象化了,人们忘不了解放全人类的初心,忘不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忘不了砥砺前行的责任和担当。

如今,展示馆的胶片电影数字化修复工作室让多部影片重获新生。当《红樱桃》《三毛流浪记》《烈火中永生》《东方红》等修复版在大银幕上播映时,一种成就感和责任感在华夏公司修复师傅身上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展示馆创始人刘建常常静静地站在展厅角落,看着孩子们踮脚辨认《小兵张嘎》的放映机型号,恍惚间听到时光齿轮重新咬合的声音,此时他总是如释重负地会心一笑。

在这个被物质洪流冲刷,又被数字化引领的时代,一座小城矗立着中国最大的民间电影展示馆,以其拥有的惊人的30多万件旧物,守护着整个民族的光影记忆,为如皋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何其美哉,又何其幸哉!

2025-03-08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201329.html 1 3 小城藏奇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