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
近日,邮储银行启东市少直营业所员工凭借敏锐洞察力,及时识破并阻止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假警察”诈骗案件,成功保住老人5万元养老钱;兴业银行南通分行营业部员工近日成功化解一起潜在非法中介骗贷事件。
(3月12日本报7版)
这两条成功阻止诈骗案例让我们明白:如果不是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结果不堪设想。
如今电信诈骗手法花样不断翻新,让善良的群众防不胜防。现实生活中,无论骗子的骗术如何高超,银行转账是必经之路,且是骗术成功的最后一关。银行作为防范电信诈骗的最后一道屏障,可谓责任重大。如果银行职员多长一个心眼,能有助于客户避免受骗上当,可谓善莫大焉。
虽然按法律规定、程序要求,持卡人只要带好相应证件,输入正确的密码,就能自由转款划账。而且从银行角度,只要不违反银行相关规定,根据客户要求转了账,即使发生诈骗,银行也没有责任。但是,如果发现疑似电信诈骗,银行员工能多个心眼,主动“多管闲事”,就有可能避免客户的损失。特别是对那些已经轻信电信诈骗者的客户而言,银行工作者的专业提醒或者强行阻拦,都显得极为关键。类似做法虽然看起来不符合“规定”,但价值难以估量。为了客户利益而违反“规定”,这种果敢让人很敬佩,体现出银行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彰显银行的社会责任感。
各家银行都不妨对员工多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本着对客户、对银行、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思想上愿管、敢管“闲事”,提高电信诈骗的警惕性与识别率,掌握受害人的心理特征,并有效使用堵截诈骗的方法,共同织牢防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