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南通新闻

石像掉落砸伤男孩该怎么赔?

家属和管理方各执一词,调解员成功化解纠纷

晚报讯 海安一男孩在户外玩耍时意外受伤,造成十级伤残;家属事后怒而向管理方讨要说法,双方各执一词,酿成一起纠纷事件。14日,纠纷终获化解,得益于专职人民调解员不偏不倚的调处。

知情人向本报新闻热线介绍,去年7月,7岁男孩小杨在奶奶的陪同下到居住地的社区广场玩耍。嬉戏之时,小杨爬上广场上设置的一座石像并左右晃动,未料导致石像当场松动掉落,造成小杨肋骨骨折、肝肺挫伤,后经鉴定为十级伤残。意外事故发生后,小杨的家属与广场管理者多次就此事善后理赔等事宜协商未果。无奈之下,小杨家人向海安市信访局求助。

海安市信访局接待人员了解事情经过后,认为该案适宜通过调解方式进行处理;征得小杨家人同意后,他们在第一时间与社会治理中心对接,将案件流转至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访调对接工作室,由专职人民调解员组织调解。

僵局如何有效破解?调解员详细了解事发经过后,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对涉事双方进行实事求是的调解。调解员提醒,作为广场管理集团,对在广场内活动的游玩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由于石像本身已存在松动的现象,该集团并未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小杨受伤,应当对小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而小杨的家属作为监护人,应当履行相应的监护职责,小杨因晃动石像导致自身受伤,其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是不争的事实,同样也需要承担一定责任。

然而,在调解过程中,伤者的家属始终强调小杨是事件的受害者,情绪十分激动,致使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打破僵局促进矛盾有效化解,调解员围绕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冷静安抚小杨家属的情绪,从“情、理、法”三个维度引导涉事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同时,通过释法说理,让双方当事人明晰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特别是作为伤者小杨的监护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厘清双方责任的“边界”。最终,调解员通过多轮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调解,成功促成双方当事人就这起意外事件的处置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记者周朝晖 张园

2025-03-16 家属和管理方各执一词,调解员成功化解纠纷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202010.html 1 3 石像掉落砸伤男孩该怎么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