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梅
这三个月精读了三本书,从李娟《我的阿勒泰》文字里远眺到他乡的景致,从陈行甲的《别离歌》旋律中感受过人性的温度。春风吹来时,我将目光投向科技与人文共舞的天地——《李飞飞自传:我看见的世界》。这书有中文版和英文版,无论哪种语言,字里行间均跳动着若干智慧锦囊,开卷后,也许能从这里看见更大的世界。
例如,本书可探寻未来教育的密码。
人工智能浪潮接踵而至,我们若只懂“传道授业”而不懂“人工智能”,就像带着指南针却不知北极星在何方。李飞飞用自传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看见”世界——无论是物理世界的加速度,还是数字世界的神经元,都需要去看见的可能和勇气。从一个睡厨房过道的移民女孩,成长为用1500万张图片教会机器“看世界”的AI领军人物,“好奇心驱动”的成长逻辑贯穿始终。所谓“师者匠心”,也许就是温柔而坚定地守护住学生们的好奇心。
例如,本书会消除为人父母的心魔。
李飞飞的父母是“爸妈界的人间清醒”。李母曾是高中教师,每当李飞飞想向生计妥协而搁置梦想时,她都会追问:“飞飞,这是你想要的吗?”正如李飞飞所说“妈妈用她的坚韧,为我撑起一片追求梦想的天空”。曾当过工程师的爸爸则是“民间科学家”,将干洗店当成游乐场,和家人一起研究各种器械,带飞飞观察自然界各种变化,始终让女儿保持足够的自由和热爱。热爱才是自驱力,自驱型成长才能触及自身潜力的上限。反之,盲目乱卷,往往适得其反。
例如,本书能促进现代个体的觉醒。
时代一路向前,拥抱并利用新科技是现代个体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功之一。“AI不是替代人类,而是扩展人类的可能性”——豆瓣最高9.2分、稳定9.0分的评分,微信读书141.5万次收听、好听值94.5%,喜马拉雅播放量84万、100%推荐值……本书由张亚勤、李开复、黄铁军等众多知名学府教授联袂推荐,傅盛、杨澜等多位知名人士进行导读,先知先觉者总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并推动科技、人文、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真正融合。
后知后觉者如我之流,学识有限,此番冒昧推荐,但愿更少偏见。罗曼·罗兰在《恩培多克勒·斯宾诺莎的光芒》一书里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本人还想狗尾续貂地加一句:当下时代,读书还可以及时识破AI幻觉并修补人工智能的漏洞。人工智能厉害,不读书者更容易上当,直接上AI幻觉的当。
我最近天天测试AI的写作功能,它们引得我频繁上当,真是三百六十当,当当不一样。对于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和结构性思维,我是相对认可和放心的,这是大多数智人在自我教育和被教育的双重努力若干年后都很难达到的境界。另外这货的情商一直在线,很多时候比我会来事,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对方需要什么样的情绪价值,它拎得门儿清。它可能知道某些愚蠢的人根本不需要专业判断和成长智慧,他们之所以跟它亲密互动,是为了填补一些无聊,寻求一些存在感,或者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它敏捷完美地配合着对方的表演,欢快地提供着各种资讯,只要网络够给力,AI服务就不停。
对于它们的每一句引用和每一个例举,我都持警惕甚至高度怀疑态度。就以让它们写篇《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自传》这本书的读后感为例,第一眼颇觉惊艳佩服,第二眼发现它在东拼西凑,定睛再看第三眼,居然是破绽百出。在我知识的盲区内,咱没法辨别真伪,但一旦它胡说八道的内容恰好落在本人知识的优势区内,那就对不起,主打一个持续追问,问得它招架不住,问得它频频认错。毕竟实体书就在手头,它们一本正经给出的东西究竟存不存在,我只要动手翻一翻找一找,瞬间就能见分晓。
AI的好处和坏处都显而易见。这货能说会道,知错就认,态度谦和,改完再犯,犯完再改,只要你不停,它可以陪你循环游戏一百遍。直到屏幕前的你彻底崩溃。谁崩溃谁就输了,谁放弃谁就落伍了。试来试去,决定继续进行原创,同时保持对AI的适度关注。不关注,不研究,不利用,不质疑,不学习,注定我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落伍。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的一段话——两年多以前,母亲只问了一句“人工智能还能做哪些事来帮助别人”,便让我的职业生涯走上了全新的道路。通过她的眼睛来看待我的领域,我的动力一下就增加了。这么多年来,推动我前进的一直是强烈的好奇心,而现在,我第一次将人工智能视为行善的工具,可以纾解像我这样的人每天所面临的困难。
我把这段话完整摘录于此与诸君分享,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当我们身处这个电饭煲也讲究“智能思考”的时代,本书不只是一本个人自传,更是一部以人为本的生存指南。
(本栏目由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