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刚过,在启东市滨海滩涂边,由启东楚天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盐碱地改良稻麦基地正一片生机,一棵棵绿油油的麦苗整齐有序地排列着,迎着阳光在微风中摇曳,静待金秋“风吹麦浪”好收成。
启东地处长江入海口北侧,起于海中沙洲,连片成陆,两百多年来,当地先民筑堤套圩开荒,逐步将“沧海变桑田”变为现实,这片盐碱荒滩也成了当地百姓的“潜在粮仓”。
“我们采用的是‘先排盐、后培肥、再种植’的盐土改良技术,通过沟道整治、土壤改良、水肥盐调控,配套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灌溉泵站等农田基础设施,不断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有机质,今年8月可以完成全部的土壤改良,到时净得地率也会有效提高。”盐碱地改造农业示范项目的公司负责人施金春介绍说。
在海边把盐碱地改造成沃土,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金融支持。施金春说,与一般的“旱改水”建设项目相比,土壤盐碱化具有反复性,滨海盐碱地改造更是需要长久持续的投入,加之收益不稳定等因素,资金成了项目落地的最难一步。为解决这一难题,农行南通启东支行主动对接政府和企业,通过引入保证担保,为项目量身制定了中长期贷款支持方案,并成功授信2.6亿元。目前,该项目已投入1.5亿元资金,用于土壤平整、回填和改良,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麦苗青青。与此同时,基地还引入了“南粳9108”“扬麦25”等耐盐性突出的稻麦品种,并因地制宜开展了“稻麦轮作”种植,提升盐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届时,6200亩的稻麦种植地将飘满谷香。
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战略耕地资源,在倾力支持盐碱地改良项目的同时,南通农行坚持聚焦粮食安全和稳产保供,将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深入对接金融需求,助力耕地提升和土地保护,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相结合,不断拓宽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途径,让“土生金”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