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
去年9月,南通市中医院联合主城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点面融合”中医药医联体战略合作。截至目前,已有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中药房”陆续启用。
(3月19日本报6版)
我市14家“共享中药房”启用,如同一把精准钥匙,打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困局之门。
在技术与资源协同发力下,“共享中药房”成效亮眼。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秒级响应”,社区中医师输入症状,10秒内三甲医院名方便跨越空间注入基层诊室。“机器负责基础判断,人力专注辨证论治”,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还弥补了基层年轻中医师经验短板,为传承创新开辟新路径。与此同时,市中医院凭借专业药师团队与严格质控体系,将药材管理、处方审核、煎煮配送等环节打造得精准高效,构建起“1+N”医疗协同体系,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化身“卫星药房”。
聚焦民生,“共享中药房”实现“有降有升”。患者就医成本降低,代煎配送省下往返时间与费用;基层医疗成本因减少重复建设投入而降低;三甲医院质控体系筑牢中药质量防线;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内可享优质中医药服务,服务可及性大幅提升。这种“减法思维”带来的民生红利,彰显医疗改革核心价值。
当然,变革之路并非坦途。AI诊疗普及,中医师面临坚守“望闻问切”人文关怀的挑战;共享模式扩大,要防止“重流程轻服务”的倾向。这些难题,都考验着医疗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