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深读

与自己年少时的“执念”重逢

相比于投入巨大的精力和爱意养花、养鱼、养宠物,这一届年轻人似乎终于醒悟,开始将更多的爱投入到自己的身上。一些受困于儿时现实压力的年轻人,在成长为独立自由的大人后,开始充当自己的父母,在不受规训、不被限制的当下,重新养育起自己心里那个“窘迫”“孤独”的小孩。

有的人选择圆儿时的梦想。把零食堆满超市手推车是什么体验?桐桐告诉半月谈记者,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她花了整整28年。她出生于一座西北小城,儿时家境艰难,只有在采购年货时,她才能得到一袋虾条。她说,每年最窘迫的时候就是班里开新年联欢会,她两手空空看着同学们互相交换零食,恨不得自己“被所有人遗忘”。所以,当她毕业考取了公务员之后,她拿着第一个月的薪水走进超市,在零食货架上“扫货”时,感到一种喜悦夹杂着悲伤的复杂情绪。“原来一度让我这么难堪的事情,其实只需要花二三百元钱。”

有的人选择找寻自己的热爱。夜校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新场所。当提及为何上夜校时,不少年轻人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弥补儿时的遗憾”。在被书山卷海围堵的青春岁月中,发展一门爱好,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名在夜校学习古筝的年轻女生说,她终于在夜校中与自己年少时的“执念”重逢。在双手接触古筝的那一瞬间,她感慨:“世界这本书,我又读了一页。”

有的人则是开始原谅不听话、不完美的自己。“打压式教育”“扫兴式父母”“来自最亲近的人的PUA”……社交平台上兴起的“家庭教育”热词,折射出的是许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真实疼痛。在少年时期,因教育方式的错误引导,自卑怯弱、习惯应承、不懂拒绝等“被规训感”,成为很多年轻人想要努力改变的不良心态,更有人将“学会说不”当成“重新养自己”的第一课。

2025-03-21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202627.html 1 3 与自己年少时的“执念”重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