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勇
在房价飙升至顶那年,我亦加入了抢购人潮。拍卖会现场我锁定一套心仪的房源,从拍卖师敲响开拍那一刻起,我手中的竞价牌便如焊在掌心一般,直至落锤定音,全程未曾放下。望着购房合同上凭空多出来的五十万元房款,内心五味杂陈。
那个小区集中了四个村的居民。这些拆迁户约等于暴发户,少则坐拥两套房,多则拥有四五套。好多人在入住其中一套后,果断卖掉一两套。别看他们平日里从事的职业多是瓦工、电工或城市保洁等看似不大起眼的工作,他们的经济实力却相当可观。而我们这些通过拍卖竞价花大价钱入住的后来者能购买的,大多是开发商抵押给银行的“边角料”,楼层相当不理想。
但在这儿,商品房里那司空见惯的对门不相识的冷漠状况,从一开始就找不到。他们依旧保持着过去村子里的习惯,相互邀约,大致在相同时间起床,在相同时间吃饭,又在相同时间睡觉。
每当天气晴朗时,他们会兴高采烈地邀约聚集在底楼的楼道口,开启一场场充满欢乐与温情的聊天。最初,大家都是各自带着一个凳子下楼。后来,他们的孩子心疼父母端着凳子上下楼太过麻烦,便把人家装修淘汰的凳子、椅子捡回来,经过简单设计,摆在楼道口。就这样,楼道口成了他们温馨的会客室、热闹的新闻发布厅,甚至是充满趣味的聊天卡吧。他们自己也常常笑着调侃说,如今他们的村庄是竖起来的,过去是平面的左邻右舍,现在是立体的楼上楼下。
在这个竖起来的村庄里,邻里之间的关系热络得紧。楼道口不仅是他们日常聊天,分享家长里短的场所,更是他们调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的温馨之地。同时,这里也是他们分享挣钱渠道的信息交流站,有人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兼职,或者发现了某个行业的商机,都会毫无保留地在这里告诉大家。
有一次,小区里两个单身到六十多岁的男女,在大家热情似火的撮合下,竟奇迹般地走到了一起。原来他俩曾经是小学同学,后来生活在不同的村子。谁能想到,命运的齿轮在多年后再次转动,让他俩结为夫妻。更神奇的是,如果没有大家热心撮合,这两人打小学毕业之后,从乡下到城里几十年,竟从来没有遇到过。
他们还相约一起到各个迟迟未动工的工地上开垦菜地。那些圈起来、一段时间处于沉睡状态的商贸大厦工地,还有那暂时停留在规划蓝图上、迟迟不曾落地的康养中心,都在他们的努力下,焕发出别样生机。他们在那些土地上挥洒汗水,种上各种蔬菜。
在这些流动的菜地上,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自己开垦的地就如同自己的小天地,哪怕只能耕种短短三个月,彼此之间也严格遵守约定,绝对互不侵犯,你家的归你家,我家的归我家,不能出现任意采摘的情况。可等到花生、红薯成熟,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它们搬到楼梯口时,一切又变得那么和谐与温暖。他们把这些丰收的果实放置于楼道口,按需自取,楼上楼下谁家需要,不用打招呼,大大方方地抓上几把、择上几根,一起尽情享受丰收带来的快乐。
这些菜地没有名字。你问他们菜地在哪里,他们宁愿用车带你到现场,也不会费口舌回答在哪条路的东侧或西侧、在哪条河的南岸还是北岸。女人在家种地,丈夫到上海工作一两个月回来,赶到菜地拿房门钥匙,夫妻俩的电话不离手,都可能跑错几个工地。
什么也无法阻挡他们对于播种和耕种的热情。有时候,这些菜地刚刚种上两个月,一片根茎红艳艳的白萝卜已经涨头,很快就能从泥土里挣脱出来。可工地突然宣布开工。他们并没有丝毫的恼怒与抱怨,只是静静地站在远处,看着大型推土机或挖掘机那巨大的机械臂挥舞着,一瞬间将自己几个月来精心耕耘的成果摧毁。他们就那样淡定地抽着香烟,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沧桑后的从容与豁达。在他们看来,反正是捡来白种的地,没什么可心疼的,身上的力气反正多得是,不用就得长肉。然后,他们便悠闲地转身,继续去寻找新的暂歇工地,开启下一轮播种。
他们有时候还会创造出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神话。比如某个工地的土地表面看起来肥沃无比,似乎只要撒下种子就能收获满满的希望。可几家人满怀期待地开荒侍弄之后,却发现种什么都不出。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便会一本正经地说,这块地不行,没有底气和地气。那认真的模样,仿佛他们是一群洞悉土地奥秘的专家或者卦师。如果几年后这片地上盖出来的高楼大厦,其业主像舞台上的皮影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换,他们便会说:“看,当年我种棵茄子都种不活的,会有什么好?”可要是那个楼盘后来连年红火旺相,他们又会立刻转变说法,自豪地说:“幸好我当年种的那几棵死茄子把那块地的死气都吸干净了!”他们说的时候就不很认真,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但说完之后总会认真地笑一笑。
城市周边永远不缺延期开工的工地,他们也就断绝不了流动的菜地。每次收获,他们总要上门来送我一些茄子、青椒、青毛豆或者花生。那些蔬菜和果实带着泥土的芬芳和他们的温暖情谊。从楼道口进进出出的时候,他们又像过去村子里的邻居见面一样,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有一阵,我外出许久未归。他们过一段时间就会把我家门把手上插的各种广告清除掉,他们心思细腻,只是为了防止被贼发现我长久不在家,给我带来麻烦。正因为这些生活中微不足道却又充满温情的细节,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套花了大价钱才到手的楼房。
人是群居性的物种,自远古时代起便在相互依存中繁衍生息。我们对彼此的关注与照应的需求,恰似鱼儿须臾不可离水。在这看似繁华热闹,实则人人困于自我世界的现代社会,许多商品房住户彼此视而不见,仿若置身一个个孤岛。而这里却留存着现代社会最为稀缺的东西,那便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关怀与紧密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