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奥委会方面透露,《奥林匹克议程》改革为其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自2012年以来商业收入增长了60%。在下一奥运周期(2025年~2028年),国际奥委会已实现了至少74亿美元的确定收入,2029年~2032年和2033年~2036年奥运会也分别锁定了69亿美元和40亿美元收入。稳健的财务状况,无疑为新任主席提供了助力。但不可否认,国际奥委会当前仍面临多重挑战:性别平等、电子竞技,后疫情时代的奥运经济复苏、地缘政治对体育的干扰、数字技术对传统赛事的冲击等等。
如何在传统与创新、包容与公平、政治与体育之间寻求微妙平衡,将成为这位41岁新任主席面临的考验。从以往的管理做法中,不难看出考文垂鲜明的务实风格。在担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期间(2018年~2021年),她推动设立“运动员转型基金”,帮助退役运动员完成职业过渡;主导修订《奥林匹克宪章》运动员权益条款,确立运动员在决策层的固定席位。在负责达喀尔青奥会(2026年)和布里斯班奥运会(2032年)协调工作期间,她推行“节俭办赛”模式,例如,利用现有场馆、鼓励社区参与等等,并努力以“可持续发展+青年赋能”理念重塑赛会筹办模式。她曾表示:“奥运会的意义不在于建造多少地标建筑,而在于能否在赛事结束后留下一批真正惠及普通人的体育遗产。”
关于未来,考文垂坚定地认为,体育应成为全球团结的桥梁,“体育拥有无可比拟的力量,能团结、激励和为所有人创造机会”。她表示,自己将致力于维护奥运会的政治中立性,确保奥运会不受国际政治影响,也希望在任期内进一步推动奥运改革,拓展奥运会的全球影响力,让更多国家能够从奥林匹克运动中受益。再过3个月,考文垂将正式上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一职。从巴赫手中,她接过的不仅是全球体育的“权杖”,更是重塑奥林匹克未来的契机,是数十亿人对团结与梦想的期待。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