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管莲
在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中,窝在宿舍床上的阅读时光成了我的救赎。
未开化的童蒙时期,书店成为我精神的栖息地,那是思考如脱缰野马恣意奔跑的场域。但现在,在十年前开得如火如荼的书店歇了业。在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人满为患的新华书店,现在人烟寥寥。我该痛苦吗,还是该释然呢?书籍,似乎已不再是世俗生活中人们精神的驿站,喂饱心灵的确乎成为可观览天下的电子产品。
读书,在我眼里本就是一种朝圣。“我会给你们两次逃课的机会,比如楼外的蒹葭,或者今晚的月亮。”我前所未有地想念一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下午,在细雨迷蒙的午后捧着自己爱读的书,去和作者潜心交流。被老师允许逃课的同学们是幸运的,如果他们被允许放下手头的繁忙,去寻找季节,仰望月光,那他们的青春便不只关乎无休止的考试和做不完的卷子,而关乎鲜活的梦想,关乎少年的企望,关乎漫天的星光。在秋季,秋风细雨,无不挂怀着你,古诗词里的凄风苦雨,在你眼中,温和细腻。而那一段逃课的经历,苍茫的蒹葭,微凉的晚风,羞怯的月色,或许会成为你往后余生心灵的栖息地。
我们依旧奔跑着。最真挚的坚强,最原始的执拗。不愿放弃,难以割舍,那一份朝夕相处的梦想,那一段久久为功的坚持。我们的青春没有妙笔生花,是刻在桌上的字句,是藏在日记本里的悄悄话,或浓或淡,有深有浅,诉说给自己听。这些都是攥在手心、压在心底的记忆。
妈妈的一通电话,让我有所反思。我们帮扶了一位山区的小女孩,而她最近正经历着辍学危机。家中唯有几亩薄田,她的爸爸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听说她不想读书想种田,这位操心的老父亲便带着她种了一整天的田。结果却令我们意外。小妹妹坚持着种田,并且爱上这件事了。于是,她不愿继续上学,而选择在种田中消磨岁月。她的选择,令身有残疾的父亲恨铁不成钢,并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但她,或者说他们暂时还未明白的是这个女孩子生活的苦难,或许可以描画成诗篇,以痛吻你的世界,迎接、拥抱你的歌唱。我的妈妈告诉她,读书,是有魅力的,就像漫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才情,就像三千尺飞流直下的浪漫,而这些,只有你自己去感受,自己走过,才能懂得。课本中的绮丽和温情,让最初的我们看清世界的轮廓,抑或形成自己精神的场域。
读书,就像一场朝圣,关乎心灵,关乎你我的信念,就让你我,以虔诚,以执着,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