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新闻

社会治理,探索南通方案

打造善治指挥链,画好共治同心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治理方式创新推动社会大局安定有序,举全市之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跻身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级试点城市。过去10年,遍布城乡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面建成,以小单元支撑起精细化治理大格局。着眼“早”抓防范、“小”抓处置,南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蜚声省内外。

南通之治,平安高地树标杆。全市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政法队伍满意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数字赋能,一个中心管全域

“启东市汇龙镇发现一处群租房,属地公安机关已会同相关部门上门核查。”8日,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打开群租房智能管理系统,新近发现的一起群租房线索跃入眼帘,“系统通过对异常数据的捕捉汇总,实现对疑似群租房的自动预警。”

过去10年,信息技术跨越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入衣食住行,也深刻改变着城市治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市委市政府对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按照“城市大脑、智慧中枢”定位,全面建成1个市级、10个县级、96个镇级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构建起一体运行、纵横贯通、动态可视的现代化指挥体系,同步打通公安、水利、卫生、应急等9个条线视频指挥系统,市级统揽全局、县级实战指挥、镇级一线处置,实现“一个中心管全域”。

近日,扬尘治理智慧管控创新应用AI智能发现位于南通开发区景风路与同仁路交叉口一工地存在扬尘浮起问题,市指挥中心第一时间交办开发区处理,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即刻安排执法人员现场处置,要求相关单位加强洒水冲洗作业,于4个小时内整改完毕。通过对全市252个施工工地的“扬尘浮起、出入口不洁、渣土车未密闭、渣土车抛洒滴漏、裸土未覆盖”等5种场景进行智能解析,扬尘管控系统实现日常监控与平台数据实时巡查反馈,为施工工地安装了一道道“防尘网”。

融通“数据活水”,感知城市脉动。围绕“全部数据、全量汇聚”的双全目标,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汇聚全市10个县(市、区)75家市级部门和单位的5000余项数据资源,23万路视频,367亿条数据,每日数据交换量6亿条,构建起“预警预判–联动指挥–行政问效”闭环运行体系,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 (下转A2版)

社会治理,探索南通方案

(上接A1版)

运用物联网、5G等新技术布设高空鹰眼系统,构建长江大保护“智慧防控网”,破解长江生态治理保护难题;打通应急、交通、公安、市场监督、行政审批等18个业务系统建立“危化品全流程监管系统”,累计发出4.2万余条预警信息,全市协同核查处置危化品安全隐患千余起;通过“看、查、控、比、巡、办”,实现对南通新机场140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实时监管,有效构筑起“技防+人防”智慧监管体系,发现疑似违建线索528条,拆除新增违建123处,面积2.6万平方米……一批全市域、跨部门的智能化创新应用,直面社会治理的痛点、堵点、难点,变事后“堵漏补缺”为事前“监测预警”,有效实现重点领域风险的超前感知、靠前处置。

力量下沉,一网兜起大小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转变粗放式治理模式,细化治理单元,网格化服务管理因势而谋。2017年,在全省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我市成立以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担任双组长的创新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组织领导体系,探索基层网格化治理新路,高起点定位、高要求实施、高标准推进。全市共划分综合网格8470个、专属网格861个,网格员深耕责任田,宣传党的政策、采集上报信息、排查化解矛盾、服务居民群众、组织群众自治、管理网格事务。

发现问题赶早、矛盾化解在小、服务群众在勤。9月中旬,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来袭,崇川区钟秀街道网格长张红巡查至通吕绿廊时,发现被风刮断的粗树枝占据路面,影响市民通行。张红迅速通过手机登录“全要素网格通”App,将隐患线索上传至平台。区、街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市政园林局等部门闻讯立即处置。

小小网格,融区域自治和发现问题、协助处理问题于一体。按照“一个入口采集、一个出口流转、部门协同联动”要求,全市规范业务处置标准和事件交办流程,推动网格资源与部门力量优化组合,构建了实体化、实战化运行的市、县、镇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一体运行。网格员对发现的隐患及事件优先自办,对于无法处理的事件逐级上报,由中心及时分流交办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置,构建起“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机制。截至目前,全市网格员巡查走访累计上报事件734.8万余起,网格事件总办结率达99.87%。

网格是基础,核心是为民。只有把这张网织密、织严、织好,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我市按照网格化管理必须到小区、到楼栋、到店铺、到户到人的要求,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进一步细分微网格74569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8.55万人,织密扎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第一道防线。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推行“红网格 通通建”工作,在已划分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的基础上,把村(社区)内的党建网格与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落实“五统一”工作要求,以严密的党组织体系引领基层治理。全市共组建“通通在”功能型党组织2445个,选派303名处级领导干部、43名党员业务骨干担任功能型党组织书记,所有在职党员全部纳入“社区大党委-功能型党总支-功能型党支部-功能型党小组-微网格”的“五位一体”组织体系,“红色源流”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如何最大程度让网格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今年,我市打通网格员晋升“瓶颈”,探索建立专职网格员-村(社区)后备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的职业发展体系,明确专职网格员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的首要来源,激活“一池春水”。服务管理精准延伸至最前沿,社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社会治理更加顺畅高效,各级干部更加勤政廉政,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早预警

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是市域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

南通是“大调解”机制的发源地,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的获得城市。近年来,面对市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社会矛盾的新态势,我市在“一综多专”大调解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推进县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分散资源,打造“全科医院”式纠纷化解综合平台。

遇到矛盾,碰到纠纷,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说法”。因父母在世时未能确定老家房屋的归属,家住海安市李堡镇的王氏兄弟因房屋拆迁款分配引发矛盾。李堡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社区民警、专职调解员上门,又通过村调委会找到王家长辈进行联合调解,法官现场为王氏兄弟讲解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法理情并用,最终,兄弟二人同意调解方案,双方各分得部分拆迁款,实打实化解了“心疙瘩”。

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自开展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来,95%以上的矛盾纠纷在乡镇、村居层面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社会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有效解决,全市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持续保持全省最低位。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我市探索建立“制度规范、标准引领、科技支撑、服务为先”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式,全国率先研发使用“南通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搭载第三方稳评工作模块,建立稳评嵌入机制、分类评估机制、专家评审制度,配套制定出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三方机构库管理实施办法》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管理暂行办法》,推动“稳评”成为建设平安南通的“第一道防线”。

市政某营房改扩建项目实施前,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第三方稳评机构征求周边居民意见,临近几幢居民楼住户因为采光影响,对项目提出反对意见。最终,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被定为中风险,项目暂缓实施,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

“早”抓防范,“小”抓处置。自2019年政法委承担稳评职能以来,全市累计评估重大决策事项5387个,其中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2890个,通过稳评暂缓实施事项11个、要求调整方案46个、未予实施3个,化解各类矛盾5047件,未发生一起因稳评不到位引发的涉稳事端,社会稳定风险指数各项指标持续保持全省领先。

“以人民为中心,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南通方案’。”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晓斌说,构建大联动格局、深化大融合模式、激活大数据潜能,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只为更好解民情、集民智、护民利、聚民心,擦亮平安底色,提升幸福成色。

本报记者 沈雪梅 张亮

2022-10-1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2761.html 1 3 社会治理,探索南通方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