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危化品安全风险管控亟须“智理”

□蒋晓东

上月中下旬,由苏州市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支队以及安全、消防专家组成的8个联合检查督导组,采取“消地协作”“交叉互查”和“专家督导”的模式,对我市86家危化品企业、281个重大危险源全面“过筛”,精准防控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

安全专家联合上门“体检”,的确能够发现危化品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方面容易忽视的问题,并给出专业性指导,有利于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从此次检查来看,我市重要危化品企业在物防、技改升级方面投入较大,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

危化品涉及行业领域广、链条长,安全风险大、治理任务重,一直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发挥科技手段的重要支撑作用,让检查监测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近年来,我市有序推进危化品风险管控与应急一体化平台数据采集工作,实现了企业、园区以及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上下贯通,为危化品精准化监管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数据支撑,迈出危化品精准防控“智理”的坚实一步。

运用危化品“智理”新模式后,相当于安全监测多了只“千里眼”,能时刻“侦察”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处风险隐患。系统平台还能对风险管控原始记录实现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备案,留下管控“痕迹”,并可随时追溯查询,促进安全管理“一岗双责”落实。通过线上巡查发现问题和线下安全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弥补执法队伍力量不足、执法工作片段化和静态化等问题,让过去“管不到”“想不到”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监管。

近年来,我市危化品“智理”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取得一些成效。一些大型危化品生产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力度较大,但一些小型危化品企业,智能化还停留在表面,物改和技改的基础还很薄弱。对标应急管理部今年初所倡导的危化品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要求,危化品企业的“智理”建设任重而道远。

危化品生产、贮存、流通等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过程复杂,信息不完备且来源与结构多元化,存在大量“信息孤岛”。我市初步搭建的信息化数字平台,完成了数据采集第一步。从构建危化品安全管控体系和推进危化品安全管理现代化建设角度而言,仅从信息化、数字化等方面着力还不够。还需要加快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到危化品生产、贮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环节。让人工智能为危化品安全管控赋能,才能让风险评估与决策变得更加科学、精准,推动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2-10-1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2783.html 1 3 危化品安全风险管控亟须“智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