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成建制转为市民后,利用社区科普大学平台学习科技知识是个创新,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这是2020年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陈至立,对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科普大学的称赞。南通开发区创办社区科普大学的经验在全国传播后,反响热烈,不少地区和单位前来参观取经。
“从示范到普及,从社区到企业,从线下到线上,我们的科普工作始终扣住了一个主题,这就是跟着时代的节拍往前走,紧贴群众需求,让科普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全面推动创新创业发展。”昨天,南通开发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严宪如是说。
找准“胃口” 开好“菜单”
2003年,南通开发区拆迁工作全面展开,到2005年,拆迁安置农民近15万人,占全区人口的四分之三。
“开发区科普的担子就交给你们了!”2016年,南通开发区老科协成立时,党工委负责人就给严宪等人下达了任务。
“市民最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怎样让科学知识进村(社区)入户?”……老科协班子成员带着调查问卷,逐村(社区)逐户调查摸底。于是,一份《关于成立社区科普大学的建议》呈送到南通开发区有关领导面前。“先行先试,摸索经验后再推广。”南通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当即表态。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当年11月,南通开发区科普大学暨竹行街道分校正式成立,与此匹配的社区科普馆也在该街道世家社区建起。时间不长,各街道、辖区农场陆续成立了科普分校,教学内容都是贴近市民生活的热点,教室、教学设备堪称一流。
“起初我们担心没人来,没想到一开学,容纳60人以上的教室挤满了人,凳子不够,我们只好加了又加。”世家社区干部介绍说。
拓宽思路 服务创新
南通开发区有中小企业近千家,如何引领企业适应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区老科协在创办社区科普大学的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主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智能升级导航。
2016年11月,区老科协成立的同时,南通开发区智能制造战略联盟宣告成立。6年来,在老科协牵头组织下,战略联盟230多家成员企业在网上发布智能制造活动信息,去年4月,智能联盟在能达大厦专题举办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交流会,40多家企业到会交流。老科协还会同科瑞恩集团南通公司成功举办了软件开发应用示范会,邀请西门子多名顶级软件专家到场演讲示范,并在新建的数字工厂路演,博得160多名与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喝彩。
“现代科技更新太快,学习稍有停顿,就会落后于人。”年近八旬的南通爱幕希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金轩,对老科协组织企业学习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政策深有感触。近年来,他们公司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开发区及智能制造战略联盟组织的各类再科普活动、讲座10多次,受益匪浅。去年10月,区老科协与经济发展改革局、人才科技局成立智能产品创新服务中心,爱幕希机械有限公司主动承担,一年多来,已线上线下免费为中小企业开展相关培训20多场次,以智能制造服务包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并为企业提供了工业机器人、生产数字化、数字工厂建设等多样化服务。
渠道多样化 处处有阵地
近两年来,疫情影响一波接着一波,对基层科普工作影响较大,线下的课堂教学计划常常被打乱。老科协迎难而上,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普活动,确保教学不停步,传播不断线。
线上线下结合。依托“一校(社区科普大学)一馆(社区科普馆)”基本阵地,辖区街道、社区、机关、企业,层层建有联络员,遇有疫情,采取线上教学的方法,开辟空中课堂。今年以来,全区线上空中课堂授课12个系列、130多课次,受众8万多人次。内容涉及和谐社会、居家安全、药品安全、老年健康以及《民法典》、不动产登记等科普法律知识,还结合防疫,举办了太极拳、柔力球、健身操等运动课程。
发放科普资料。从科学生活、健康生活、居家安全等6个方面入手,编写了群众科学生活应知应会的科普读本,发放给社区居民。为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机关老年同志等人群接受新知识,从2019年起,老科协每季度编印一期融前瞻性、科普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科技之窗》发放到管委会机关各部门和辖区400多家企业。
利用辖区资源。结合辖区单位资源丰富的实际,协调各单位加入科普工作行列,充分利用新型教育平台为市民服务。辖区江苏航运学院建起了新型的轨道交通乘坐模拟实训基地,面对南通轨道交通开通的实际,老科协协调学院将基地定期向市民开放,并让院方提供了《安全乘坐轨道交通》的教学课件。
开辟“路边课堂”。市民活动中心、商店前、马路边等人流密集场所,都设有吸引眼球的科普宣传牌。去年,南通开发区建成1.8公里的滨江道示范段,随即,一个《守护长江科普展》大型展板在江边竖起,让江滨漫步的市民更多地了解长江,自觉地保护长江。
·赵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