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新闻

为勇当全省排头兵贡献力量 以“党建+”系列扎实奋斗力推乡村振兴

编者按: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市级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市农业农村局加强政治统领,争当机关先锋,深化融合实践,以“党建+”系列扎实奋斗,为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金秋时节,橙黄橘绿,满怀秋粮丰收在望的喜悦,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捧出飘红成绩单,喜迎党的二十大:今年以来,全市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又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各1个,获中央奖补资金1.1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两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9月29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在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南通市农业农村局作栽、植保、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喜获丰收奖三个一等奖,创28届评奖历史以来获奖等次最高、数量最多纪录。

“党建+”系列,确立了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新理念,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各项“三农”业务工作中,着力以“融”促“强”,实现党建和“三农”业务工作一体推动、深度融合。结合“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农业农村局擦亮“绿润通农”党建服务品牌,局各党支部全覆盖,聚焦真抓实干、为民服务情怀,各党支部“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精准领办“书记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长江禁渔、稳产保供等,18个在职党支部扎实奋斗,有效促进党建与农业农村工作的“化学式”深度融合。

真抓实干建“吨粮田”

围绕市委书记王晖明确的“建好省级示范区、争创全国示范区、全面当示范”总目标,突破“就田论田”思路,推行“建管用养结合”理念,坚持开放式建设、系统化集成,把农产品产加销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尽最大可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满足,把生态、智慧、美丽等元素集成进来。“十三五”以来,南通累计投入81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15万亩,提高粮食产量约100公斤/亩,全部成为“吨粮田”,被省农业农村、省财政厅等五部门确定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区。

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四支部聚焦真抓实干,党建与编制高标准建设专项规划融合,全面统筹国土空间、城乡建设、乡村振兴等规划,以村为单元、镇为片区,成片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十四五”全市计划新建和提档改造20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美丽宜耕的高标准农田,各县(市)和通州区、海门区分别建设2~3个连片规模5万亩以上,设施配套齐、生态环境优、综合效益高的示范片。

党建,在“十项工程”中融合。机关四支部牵头大力实施模式创新工程,积极推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全面推进耕地提质工程、优质精品工程、生态优先工程、田美乡村工程、智慧农业工程、高效节水工程、宜机化改造工程、精准管护工程、效益提升工程。同时,积极申请“先建后补”省级试点,提前谋划下一年度项目。机关四支部全力以赴统筹疫情防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设计和招标,缩短开工前期准备时间;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加快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范执行防疫政策,灵活保障生产要素;强化施工现场防疫,闭环管理建设工地;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开展全面监督检查。今年,我市45个共40.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早、建设快、质量好,特色鲜明。

乡村振兴示范先行

“杨庄村集体资产突破3000万元,村级可支配资金近千万元,全年线上销售农副产品增收300万元……”以创建南通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抓手,海安市李堡镇杨庄村提出“红色领航、绿色发展、金色成果”的三色理念,让杨庄从落后的城郊村发展成“班子强、人心齐、村庄美”的全国文明村。9月,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新闻发布会上,类似培育精彩案例比比皆是。

近两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培育示范村和先进村,走出一条具有南通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获省政府马欣副省长肯定性批示。

强化统筹协同。实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和市县两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市、县四套班子127位领导分别挂钩联系到示范村和先进村,全面构建起“市抓统筹、县级主导、镇级落实、村级主责、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的协同建设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项目带动。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投入有回报。2021年培育的各5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年度建设项目956个,投资总额12.4亿元,有5个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4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2年确定的5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乡村振兴先进村培育对象,计划实施各类乡村振兴项目821个,总投入9.49亿元,产业类项目207个,投入5.23亿元,占比55.11%。

强化要素支撑。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每个示范村300万元、先进村100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县级财政按照不低于1︰1资金配套。严格落实“每年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确保培育质效。

我帮农民夺高产

今年我市遭遇长时间高温少雨天气,多地气温、连续高温日数均达历史极值,部分地区10-2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已降至50%以下,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以及市作栽站党支部,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战高温努力夺取秋粮丰收的通知》精神,全面聚焦“我帮农民夺高产”。

在下派5个工作组,组织专家奔赴各地踏田诊断,指导农户做好抗旱保墒、病虫害防控等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技术宣传培训的同时,支部适时提出了“以水调温、以肥促壮、精准防控”的抗灾措施,采用日灌夜排的方法调节小气候,降低田间温度等。全市270多万亩水稻,受灾面积仅2万亩上下。

大豆和玉米是国家战略性物资,各相关支部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坚决落实约束性任务5.5万亩,占全省9.17%。市县联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多种模式种植试验示范扶持政策,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市级百亩攻关方24个、千亩示范片5个。市级层面出台政策扶持实施方案,拿出126万元资金,鼓励各地大胆先行先试带状复合种植。

各支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本土化的种植模式;科技支撑,力争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服务,提高政策技术到位率。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为种植主体提供个性化的免费培训服务,线上线下培训42场次,参训3940人次,田间技术指导381次,线上咨询428次,发放明白纸3060张、挂图295帧、技术手册622册。目前,全市播种面积5.63万亩,涉及7个县(市、区),80个镇区,种植主体615个。

决战高温干旱,党旗更加鲜艳,防灾减灾取得决定性胜利。今年我市夏粮生产保持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好势头,其中,总产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上月底,在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对今年夏熟粮油丰收贡献突出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给予表扬的通报》中,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夏粮生产贡献突出单位被通报表扬。据最新的农情调度,预计我市秋粮播种面积448.93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803万亩以上,粮食丰收成定局。

产业联盟“九龙”起舞

农业农村局各相关支部坚守联农带农初心,着力推进“7+2”产业联盟建设,形成以7个农业特色产业为“一体”、以电子商务和创业创新为“两翼”、“龙头牵动、九龙起舞”的现代农业产业战略新格局。成立两年来,9大联盟实现营销总额超200亿元,拥有农产品品牌112个。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1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72家。新增“农业板”挂牌40家,列全省第一。

产业联盟,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叫响产品品牌和区域特色品牌。稻米、果品、蔬菜、禽蛋、渔业、生猪、花木盆景7大产业联盟,盟主单位销售突破160.9亿元。电子商务联盟线上营销总额7.8亿元,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联盟营销总额0.75亿元。各联盟与41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推广引进应用“三新”品种、技术、工艺近40个。联盟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次,培训2600余人次,举办展示展销、对口洽谈、参观考察等各类活动38次。

党建一根红线,贯穿蛋业联盟。盟主天成集团牢记“哑铃型”联农带农、蛋业融合初心,以“公司+农户”精彩实践,最近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选。“哑铃型”模式为:一头以饲料加工为龙头,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种植农户;一头以蛋品深加工为龙头,带动家庭牧场、合作社和养殖农户,种养加全覆盖,多层次联合联动,全面联农带农。2020年、2021年,天成分别带动种植农户增收1456.93万元、1839.19万元,带动养殖农户增收1984.46万元、2543.19万元,促成养殖农户自营溢价销售增收1790万元、1900万元,包括以其他方式再让利,两年累计带动种养殖户多增收11513.77万元。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长江禁渔、稳产保供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18个在职党支部分别领办了“书记项目”。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说,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首当其冲。

9日,市农业农村局传来喜讯,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联合下发通知,确定了22家批江苏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中洋集团(河豚)、如东县狼山鸡种鸡场(狼山鸡)成功入围。将党建融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中去,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我市不断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措施。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即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加快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农兽药残留、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品牌打造、分等分级关键环节标准的推行应用。全市已建成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30多个、省级蔬菜水果标准园200多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00多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过66%。

红色引领绿色,源头治理更有效。我市今年各地申报绿色食品100多个,预计到年底全市绿色占比可达68%。开展“治违禁、控农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推动2.2万户农产品生产主体入网管控、合格证与追溯信息“二码合一”,农药和化肥施用保持“零增长”,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建成1个国家级、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坚持党员示范带头,过程管控更有力。针对风险“点”,扎实开展农产品抽检专项行动、农业投入品抽检专项行动等,聚焦11个国家规定的风险品种和4个本市重点品种,上半年排查各类经营主体6000多家,发现问题100多个,全部按要求处置。针对生产“线”,开展重点品种“三前”环节的精准治理,积极推进2.2万户经营主体入网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四挂钩”、放心肉菜“四联创”等模式机制,着力筑牢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产品产出的全链条质量监测体系。针对行业“面”,强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行业管理责任,对全市已入网监管的23142户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分类分级监管、精准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全覆盖。

实施执法“流动红旗”制,打击违法更严厉。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资源力量,组建打击农产品违法犯罪融合战队和人才智库,推动多部门机制共立、资源共享、线索共判、查缉共行、队伍共建,逐步形成“力量融合、技术融合、统一指挥、统一查缉”合成作战体系。今年以来,我市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31件。加强“行刑衔接”,建立舆情评估、案件移送、证据转化、共同稳控等互补式协同机制,通州区的一户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的种植户被判刑。

养殖尾水生态治理

南通水产种质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水产养殖迅猛发展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养殖行为过度集约、养殖尾水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对周边地表水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切实整治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问题,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者循环利用,是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水产站党支部举办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培训班,解读《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和《南通市池塘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介绍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观摩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完成。针对中央环保督查反馈的问题,以及媒体关注热点,涉事企业、如东如福公司制定整改方案,采用农业农村部主推的“四池三坝”模式,进行养殖尾水处理,9月份设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如福公司属高涂围海养殖,尾水排放海域,需经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内陆小规模排口,由如东生态环境局登记备案。按照如东县出台《水产养殖尾水排污口设置申报指南》,如福公司严格履行申报程序,尾水处理工程未运行前,排口封闭。

在部分排口安装摄像头,24小时监控。在栟茶镇靠近省考重要河流北凌河断面的排污口,全部装上摄像头,实现线上线下“天眼+”全方位、全时段综合监控。堵疏结合,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是治本之策。养殖户佘建、杨文云在栟茶镇兴凌村,建有南美白对虾养殖温棚485张,2021年10月以来,两人多次主动联系村两委,寻求养殖尾水治理方法,同年12月,在村两委的协调下,邀请如东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制定养殖尾水治理方案。今年5月底,建成移动床生物膜+生态处理组合模式尾水处理系统,并投入运行。

“江海红帆”护渔安澜

3月2日下午,市委书记王晖率队赴启东市和如东县,专题调研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他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针对海洋渔业生产特点,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盯准细节,把控关键,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措施,促进全市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总支的“书记项目”,就是市农业农村局落实市委要求的具体体现,旨在教育引导渔业战线的全体共产党员,积极争当机关先锋,恪尽职守、扬帆起航、护渔安澜,共同守护海洋渔业安全,促进渔民增收、渔企增财、渔业增效。

党建引领,强化安全执法。支部组织各条线党员干部轮岗交流,每艘执法船艇都由党员带队,全部至海洋一线跟船出海开展执法。自2019年以来,共整治涉渔“三无”船舶4355艘,其中涉渔浮子筏3903艘、快艇149艘、其他“三无”渔船303艘。强化伏季执法,按照“锁住渔港、锁住渔船”的要求,市局党组和支队班子成员联合成立8个工作组,分赴“7+1”个渔港和临停点驻港检查。突出服务组织建设,强化渔船组织化管理,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渔船组织化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目前全市已有22家渔船服务组织,99名船管员。渔船服务组织打造行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创新实施“流动党课上渔船”。突出隐患排查,进一步落实盯渔港、盯渔船、盯船员、盯船网、盯执法、盯气象“六盯”工作法,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新型北斗定位终端和插卡式AIS安装。勇当长江禁捕执法“尖兵”,由党员干部带头的执法小分队加强日常执法巡查巡航,联合公安、水警等部门开展“查禁纠违”夜间突击行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四清四无”回头看专项行动、货船携带禁用网具执法检查行动、打击刀鲚凤鲚非法捕捞等系列专项行动。今年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7次,出动执法船艇72艘次,清理涉渔三无船舶2艘,清理处置违规网具40张(顶),清理非法钓具53个,查办行政案件70件,对非法捕捞等非法行为形成了强大震慑。

在支队党总支的组织带动下,“江海红帆 护渔安澜”项目顺利实施,2021年以来,全市再未发生重大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相关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海洋、长江执法一线红旗招展、党徽熠熠。

·黄严帅 施晔·

2022-10-1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3339.html 1 3 为勇当全省排头兵贡献力量 以“党建+”系列扎实奋斗力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