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新闻

市科技局奋力打造“科创慧通”融合党建品牌,锚定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做实科创赋能文章——

激发第一动力,奏响创新发展时代强音

海门临江新区从曾经的化工园区蜕变为如今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形成了以医药健康为主导、要素集聚为抓手、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临江模式”,作为园区建设典范登上《新闻联播》。

2021年4月,南通市召开创新发展大会,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出台“创新30条”,打出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创新政策供给、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服务企业创新需求的科技创新纵深推进“组合拳”,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第一动力”是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把“充分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摆到了今后五年十大重点任务的头版头条。

党建引领,科创赋能,奏响时代强音。市科技局将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科创慧通”融合党建品牌,奋力开创科创“汇”通、“慧”通、“惠”通、“绘”通新局面,通过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锻造城市智慧中枢,让更多创新资源汇聚南通、更多创新成果惠及南通。时光卷轴上,一幅浓墨重彩的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图景正徐徐展开……

持续深化改革,科创资源加速“汇”集南通

在位于南通创新区的北大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正在对一款自主研发的显微镜进行功能测试。研究院落户两年多来,已建设5个研究室,一批光电科学前沿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

紫琅湖畔,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中科院技物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等“国字号”大院大所比邻而居、拔节生长。以南通创新区为核心放眼全市,如皋高新区与如皋港区联动建设龙游湖科创走廊,启东规划建设沿江沿海科创带,海门打造謇公湖科创带,市北高新区规划建设“城市中的高新区”……城市地图上,一条以科创资源集聚串连而成的沿江科创带愈发清晰。

以科创资源集聚度,创造发展加速度。2021年起,依托科技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规划,市委、市政府高起点规划建设沿江科创带,构建“一核、四区、多园”可拓展的发展布局。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全市50%的科创资源加速向沿江科创带集聚,科创平台载体实现倍增,特色产业应税销售实现翻番。

高标准打造沿江科创带,是我市构建全市域大科创一体化推进格局中落下的关键一子。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组建科创委,建立全市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制度。作为市科创委办公室、沿江科创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实体化运作部门,市科技局构建起“强统筹+硬落实”的科创管理模式,推动县(市、区)全面建立科创委,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氛围。

以“众人拾柴”之力,点燃通城创新之火。市科技局把产业创新融合作为抓手,不断放大科创“朋友圈”,激发创新协同新活力。

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探索建设创新联合体及产业链党建联盟。在全省率先推动组建半导体、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由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通过实体化、市场化运作,开展产业协同创新。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牵头发起成立市高端成套设备产业链党建联盟,以“组织力”赋能“生产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聚全国各地贤士,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办法,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新机制,市县每年共同出资5000万元设立专项资金池,聚焦产业“卡脖子”技术、国际领先原始创新技术联合攻关。已组织两批22个项目发榜,首批项目帮助联合发榜企业聚集管理专家、技术专家161人,部分阶段性成果已在企业实现应用。

汇聚长三角高端资源,全方位开展跨江科技合作。近三年组织企业赴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开展产学研对接53场次,促成我市企业与苏南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1007个。南通与上海共建创新服务平台突破100家,我市6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上海80%的高校院所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关系。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引培,市科技局着力推进“育苗工程”,今年首次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支持年龄40岁以下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开展原创性基础前沿核心技术研究,首批108人共获得立项支持经费近400万元。专项首次探索施行经费“包干制”,让科研人员在项目经费使用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深度激发活力,自主创新闪耀南通智“慧”

主攻集成电路高性能专用材料研发,南通赛可特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技术及产品在第十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上初次亮相就被专家评委一致看好,一举斩获三等奖。

赛可特电子是从市科技局主办的“通创荟”科创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之一。连续举办六届的“通创荟”大赛,以赛促创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从中涌现出百奥赛图、华存电子、势加透博、圆周率半导体、百林科制药等一大批“硬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结出累累硕果,今年我市共有19家企业拿到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入场券”,数量全省第三,创造十年来最好成绩。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是南通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盘”。以科创企业培育为重点,市科技局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泛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创企业”五级梯次机制,全面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同时,结合“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开展科创项目考核,重点招引一批技术密集、人才集聚、高成长性的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创新主体新力量。

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加速构成“铺天盖地”的科技企业集群。目前全市高企达到2370家;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341家,其中雏鹰企业174家、瞪羚企业135家、独角兽培育企业32家;已认定招引科创项目570个。企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

创新平台载体是构筑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我市集中优势资源构建科技创新核心空间载体,打造创新资源富集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创新平台承载地、高新产业主阵地,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增强后劲。

修实生物医药(南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发展初期在资金、人才招聘和内部管理方面都遭遇困难。”公司总经理吴寅嵩说,企业2021年落户南通宝月湖科创园后,孵化器安排专人跟踪企业发展,制定专门辅导方案,帮助企业对接投融资机构,联系专业对口高校开展人才招聘,引导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完善自身管理制度。目前,企业已完成2022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预计2023年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

聚焦载体升级,不断提升孵化培育能力。市科技局围绕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以孵化器为核心,向前端和后端延伸,加快引导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社区”一体化、全流程的孵化链条,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创业孵化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00家,科创载体实现各县(市、区)园区全覆盖。

聚焦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市科技局持续抓好平台建设,全市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50家;我市连续两年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立项数全省第一;连续两年有省新型研发机构立项,占全省立项数的1/6。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筹建步伐,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园区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近日,南通高新区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获批2022年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南通高新区电子元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园区产业特色和产业链完整度日益彰显。

南通高新区是我市园区向着更“高”更“新”方向大步迈进的一个剪影。市科技局专门构建和完善了县(市、区)和开发园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每年发布两份监测评价报告,指导园区构建完善创新体系。4家省级以上高新区综合排名连续进位,今年共计获得4100万元省财政奖励,创历史新高。“多园”排名稳中有升,7家开发区在全省排名均上升,7家园区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全国第六批47家国家级园区中以第一的成绩通过科技部验收。

营造一流生态,政策服务“惠”泽创新主体

“最近经营情况如何,融资方面有没有困难?”10月9日,市科技局与南京银行南通分行组成的科技助企党员先锋队走进南通康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运行状况,收集企业融资需求。今年6月,市科技局党组、南京银行南通分行党委共同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开展科技型企业“支小扶小”共建活动,搭建科技创新与金融赋能的桥梁纽带,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截至目前,已走访企业217家。

2021年召开的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吹响集结号,全市上下以要素供给为支撑,大力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科技局牵头制定出台科技新政“创新30条”,对科技政策进行全面升级,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广聚创新创业人才上的奖励力度超前。

纸上的政策只有兑换成真金白银,才能给广大创新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创新30条”出台后,市科技局线下开展进企业、进园区、进载体、进平台、进高校院所科技政策集中宣讲,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率。线上,创新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积分平台,统一政策兑现服务。平台聚焦“创新30条”,汇集了科技、人才办、工信等8个部门的102条政策点,拥有已注册企业近4000家,累计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信息5000多条。

在政策兑现服务上,市科技局更进一步,对认定类项目资金兑现“免申即享”,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免予层层申报,直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和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建成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直接兑现50万元财政奖励;江苏智慧安全可信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63家市区企业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免申兑现45万元奖励。细数“创新30条”,其中19个政策点都可享受“免申即享”政策。截至目前,市本级已兑现“创新30条”政策资金89616.59万元,惠及企业2300多家,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近300亿元。

一直以来,融资贵、融资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痛点。南通华隆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受疫情和行业波动影响现金流紧张,资金链一度濒临断裂。在市科技局牵线下,市科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单一保证担保,帮助企业获得了南通农商银行800万元的科技贷款授信额度。“这笔钱让企业经受住了疫情考验,能够放心地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稳定性和良品率。”企业负责人郑剑华如是说。

聚焦“资”润科技型企业,市科技局着力运营“通科贷”“苏科贷”“科创贷”“苏科投”等省、市政策性科技金融产品,不断完善“政银投保险”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工作体系,举办科技金融对接会,开展科技金融进孵化器行动,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各类金融产品在贷规模持续扩大,“苏科贷”年度新增贷款规模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二,“通科贷”2015年以来累计放贷规模达153.2亿元。

作为“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候选城市,南通目前拥有注册聘外单位超500家,持有效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人才1200人。市科技局在全省率先实行外国人工作“不见面并联审批”,创新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联办专窗”,将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线上加线下高效服务,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来通工作渠道进一步畅通。

惠及主体的政策激励下,科创成果不断涌现,“惠泽”南通高质量发展。近两年全市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1项,其中通富微电先进封测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家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希望六号”“天鲲号”、我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大国重器”从江海之滨扬帆起航,助力南通“智”造闪耀全国。

刷亮创新底色,五大工程“绘”制奋进蓝图

前不久,南通人期盼多年的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江苏段相继开工,南通的交通格局迎来新一轮蝶变。随着国家战略和交通区位双重优势不断叠加,南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中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创新,是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将南通定位为上海大都市圈内的专业性全球城市,明确支持南通放大沿江科创带的引领作用,营造特色双创生态,成为大都市圈创新创业新首选。

长三角两省一市支持放大沿江科创带引领作用,共筑沿江创新发展廊道,实际上正与沿江科创带打造带动上下游、辐射长三角的沿江创新发展战略支点这一最终目标不谋而合。根据规划,我市将强力夯实科创要素底蕴,推动“南通沿江科创带1.0”向“江苏北沿江科创带2.0”和“长三角沿江创新发展带3.0”逐级跃升。

“我们将以南通为策源地,会同长三角沿江城市,进一步推进落实科技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创新发展带’战略部署,推进沿江科创带建设扩容提质,全力创建省级以上示范试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男男表示,该局将努力推动苏南苏北跨江融合、开放创新江海联动、产业体系陆海统筹、城市环境人本宜居的长三角沿江创新发展带加快形成。

锚定“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20强”的目标,以建设沿江科创带为引领,一幅浓墨重彩绘制的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蓝图清晰呈现在眼前。为持续深化改革、广泛集聚资源、深度激发活力,市科技局着手绘制“施工图”,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实施创新治理水平提升工程,深化科创委机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制度的质效,加强创新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资源统筹能力和配置效率。

实施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工程,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一批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利用,着力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和发展韧劲。

实施科创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加强科创项目招引。加快建设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南通科技大市场,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不断增强科创平台发展厚度。

实施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工程,高标准推进沿江科创带建设,提升高新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全方位开展跨江科技合作,更大力度推动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开创对外科技合作新局面。

实施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工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培育壮大科技人才团队,奋力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科技动能。

风劲潮涌催征帆,下个万亿看创新!市科技局将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让创新“主引擎”持续释放最强驱动力,以科技创新汇聚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助推南通向着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全速迈进。

2021年我市4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平均进位6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共计获得4100万元省财政奖励,创历史新高。

2022-10-17 市科技局奋力打造“科创慧通”融合党建品牌,锚定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做实科创赋能文章——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3399.html 1 3 激发第一动力,奏响创新发展时代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