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员管晓江和高飞带着超声波探伤仪,顺利完成了轨道交通2号线(园林路站)出入口钢结构的焊缝质量数据采集工作。工程检测科科长梁珂告诉记者,该站已完成主体施工,进入装饰装修阶段,站厅层内的检测工作也已结束。
全面参与南通创新区、轨道交通工程、装配式建筑检测等,快速推进能效测评、绿色建筑、司法鉴定等业务……近年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聚焦城建事业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展业务资质和检测项目,加快服务窗口和司法鉴定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聚力打造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心样板”。
绿色通道,精准服务重大项目
检测中心主要承担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施工检测01标段,2号线土建施工检测02标,2号线机电、装饰装修施工检测02标的检测任务。目前,轨道交通1号线的检测任务已完成,后续为日常的运营监测。2号线的检测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
“我们为轨道交通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尽可能缩短各流转阶段时间。”为精准服务重大项目,检测中心在服务大厅设有“地铁专窗”;当检测任务单上盖有“轨道工程加急检测章”时,会第一时间完成该项检测任务。
除了轨道交通工程检测外,检测中心还承担了多项大型城建市政工程的检测任务,如江海大道、西站大道、长江路高架等高架工程,南通西站、客运站等市政公用工程,南通大剧院、美术馆、南通高等师范学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公用建筑工程,为南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检测力量。
扩量提质,拓展“城市体检”能力
各材料检测室、钢材检测室、扣件安全帽检测室、声学检测室……数十个实验室内,各式仪器正“埋头苦干、各司其职”,检测员们也守护在仪器旁,记录着实验数据。
“这两个实验室内摆放的仪器主要是无线建筑声学测量系统和气相色谱仪,用来检测绿色建材。这个实验室是微生物实验室,主要检测建筑给排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节能环境检测科科长顾淑清为记者介绍了各实验室的检测项目。
检测中心持续“增值扩能”,目前已拥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程勘察、测绘、特种设备检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司法鉴定等类别的专业资质,在全市建设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与往年相比,送检的样品中绿色建材产品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如这几年增长较快的隔声、吸声产品的声学性能检测,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和燃烧性能等级检测……”检测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徐武钧告诉记者,下一步,检测中心还将启动申报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机构资质。
优化举措,打造全市检测“样板”
“除了在南通开发区居乡路总部开设服务窗口外,我们还在崇川区和苏锡通园区设立检测分部,方便各区送检单位。”为了让客户少跑腿、少等候、少填表,检测中心已启动“不见面”委托、网络查询进度、报告自助打印等“互联网+”新模式功能研究工作,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
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年,检测中心还开设VIP专窗,对重大项目快速受理、优先检测,按需实行“保姆式”服务或“一事一议”推进落实;修订《关于检测报告出具时限的规定》,对每一项检测任务,要求闻令而动,在标准规范许可范围内,做到能快则快、能早尽早;积极破解堵点难点,对建筑物无法取得权属证书的历史遗留问题,指派司法鉴定所提供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服务,同时主动协调相关单位提供帮助。
检测中心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是获表彰单位中唯一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从综合实力、设施条件、发展水平方面考量,该中心在全省400余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位列第一方阵。
本报记者 李慧 本报通讯员 陆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