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或因视觉障碍看不见多彩的大千世界,或因听力残疾听不见大自然的美妙声音,或因多重障碍无法与人沟通甚至行为失控,这些特殊的孩子更加需要用后天的教育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上帝给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特教老师陈青云用自己的爱和专业素养,为他们开启了希望之窗。
上周,记者见到陈青云时,她正在为全市第三届融合教育优课评比活动做准备。“这两年,我们在融合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特教教师队伍,越来越多的残障儿童进入普通班,与其他孩子一样公平接受教育。”陈青云说。
1992年,陈青云走上了三尺讲台。然而,讲台下的孩子们与其他孩子不同,他们大多是聋哑儿童,不仅敏感,还无法与人沟通。陈青云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心陪伴他们,用专业的方式帮助他们进行语言训练。
跟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是一项寂寞的事业,特教老师可能终其一生也难以体会到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但陈青云从未退缩,在特教学校一干就是二十年,她扎根聋儿语言训练,对1到6岁聋儿进行抢救性康复,几十名聋儿学会说话,成功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十几名聋哑学生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
2012年,陈青云成为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特殊教育教研员,她潜心学习,带领全市特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创培智综合化课堂教学,满足了复杂生源的特殊需求。此外,她长期带领、组织送教上门活动,为重残在家不能到校读书的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服务,通过送教教学体验、学生个案分析、同课异构等形式,为送教学生提供更有质量的专业支持。
为了让特殊需要儿童更好地融入普通教育,陈青云与同事们深入开展融合教育。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中小学(幼儿园)、县域职业高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实现全覆盖。“融合教育需要更多人了解、支持,也需要更专业的特教队伍。”近三年,陈青云积极参与市级层面融合教育教师分级分层培训,让融合教育理念根植于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心中。“我希望尽自己所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陈青云坦言。
本报记者 唐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