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我市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南通实践——

南通好通 奋进向未来

记者 许丛军摄

本报记者 徐亚华

11月10日,南通轨交1号线通车,进入“地铁时代”,我市向着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10月26日,吕四集装箱码头开港,国家战略性工程——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从蓝图变为现实;

9月28日,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开工,“轨道上的江苏”将再添大动脉,进一步激活我市独特优势、巨大潜力,推动“江海门户”功能跃升;

9月7日,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开工建设,建成后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大事喜事连连。征程万里阔,奋进向未来。当前,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我市既紧盯全年目标,全力以赴打好收官战;更着眼未来,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市委书记王晖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更加自觉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鼓励嘱托言犹在耳,既是无比温暖的幸福回忆,更是踔厉奋发的不懈动力。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我市聚焦“一枢纽五城市”主攻方向,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努力使中国式现代化南通实践更加可观可感。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我们正在奋力作答。

在落实国家战略中拓展新格局

进入新时代,面对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交汇,我市主动策应、借势发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加快融入苏南、对接上海。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南通就好通了。”向南而通,我市孜孜以求。本世纪头二十年,苏通、崇启、沪苏通三座大桥先后建成,长虹卧波、连通南北。今年以来,过江通道建设骤然提速,除张靖皋、海太、北沿江3条过江通道同年开工、刷新历史外,最新的消息,通过沪苏通大桥过江的通苏嘉甬城际铁路,有望年内开工……四大工程同步推进,对我市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未来,“八龙过江”格局形成后,长江南通段平均每20公里就有一个过江通道,将有力推动我市加快融入国家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

一项项重大交通工程,将我市与周边、与全国、与世界连结得越来越紧密。不断延伸的大桥、铁路、高速路网,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畅达的立体走廊,是经济地理格局重塑的重要变量,也是一座城市跨越赶超的强力支撑。

交通建设是先导,产业协同是重点,全面融合是目标。冲破“江海之困”,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立足长三角放眼全国,努力在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中加快发展,在全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上海“1+8”大都市圈核心成员城市,我市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全面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这篇大文章,深度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加快建设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

9月30日,上港集团、江苏省港口集团、南通港口集团签署协议,三方携手运营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将进一步融入并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港口群。 (下转A3版)

(上接A1版)选址已经获批的南通新机场,未来也将与浦东、虹桥一起共同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就在前两天,苏州党政代表团跨江而来。双方一致表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协同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推动苏通跨江融合发展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打造“北上海”“新苏南”,创造新时代更多“沧桑巨变”。继2020年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之后,我市经济在多重考验中承压前行。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680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9位。

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壮大新动能

10月31日下午,全市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对科创项目招引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全力以赴抓好科创项目招引,在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强动能上下更大功夫,走好新时代南通创新之路。”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新明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万亿之后看创新,我市全力激发“第一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市委市政府明确,以建设沿江科创带为统领,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为关键,以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为支撑,奋力打造具有长三角引领性、全国影响力、国际知名度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20强。去年,我市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已持续进至第23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8.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2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我市创新紧约束条件下项目建设体制机制,用高质量项目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非凡定力筑牢实体经济“压舱石”。数量多、质量好、推进快,重大项目建设撑起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脊梁。2021年,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省级重大项目数江苏省第一,50亿元以上项目数是前一年的3.3倍。目前全市在建的百亿级以上重大产业项目达9个。“项目为王”离不开“环境是金”。我市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出台66条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服务、全覆盖服务、全要素服务、全闭环服务,叫响“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打造全省“办事最便捷”城市。一流的营商环境,滋养更多市场主体“青山常在、峰峦如聚”。目前,全市市场主体突破110万家,企业数超过30万家。全市拥有上市公司54家,有6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10月下旬,第三轮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公布,我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纺织两个主导产业入选。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市重点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加快提升重点产业规模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全市形成数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应税销售、服务应税销售均超过万亿元。其中,我市牵头的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现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去年产值同比增长28.6%。未来,这一产业集群将瞄准智能绿色船舶、深远海装备等领域,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抢占海洋经济制高点,目标打造综合实力实现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提出“3+3+N”产业,到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我市不断走实制造业发展新路,为再来一场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在共同奋斗中展现南通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走在前列”,就是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殷切期待,催人奋进。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我市以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奋进姿势,努力在现代化建设上开好局、起好步,在中国式现代化上展现南通生动实践。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我市现代化建设作出擘画,明确“一枢纽五城市”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全国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彰显生态之美的低碳花园城市、宜居宜业幸福城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市鲜明提出“同奔共富路”,坚持在发展中引导全市人民在共同奋斗、亲手创造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民幸福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变为现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主城区约120个老小区、20万居民生活实现“幸福升级”,崇川区虹桥街道光明新村居民说,“环境大变样,心情更舒坦”;“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的建设,71岁的王汉林不用再跑5公里外的大医院,在家门口就可获得诊疗、配药、健康指导等基本医疗服务:“离家近,有人看护,医师专业靠谱,值得信任”……前不久,市政府又发出公开信,继续聚焦重要民生领域,公开征集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统计显示,我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已连续多年达到80%以上。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文明高地迈向文明高峰,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精神文明“南通现象”享誉全国。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满堂红”,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慈善之城建设扬帆起航。“张謇慈善基金”揭牌仪式上,27家爱心企业现场举牌,累计捐款超过8000万元。企业家代表说,“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让社会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9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2人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48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评选产生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1000多人(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长江大保护为契机,聚焦沿江而不局限于沿江,全市域协同治理、整体推进,走上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加速行业整治和空间腾退,沿江1公里范围内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全部关停,沿江区外企业“清零”,“化工围江”一去不返;统筹推进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446.8公里堤顶路提档升级……全市生态底色愈发亮丽,群众的生态获得感日益增强。目前,全市中心城区主要河道达到Ⅲ类水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四年江苏第一,江豚、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成为我市沿江沿海的常客。

时序更替,踏梦而行。“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图景即将徐徐展开。在新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行,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再创高质量发展“沧桑巨变”。

2022-11-12 我市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南通实践——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6025.html 1 3 南通好通 奋进向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