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袁晓婕 通讯员吴永生 沈国华)17日,海门区住建局约谈某混凝土公司负责人,启动超限超载源头追溯程序。今年9月,该混凝土公司所属车辆因超限超载被路面执法人员查处3次,根据新修订实施的《江苏省公路条例》,该企业面临1万元至3万元的行政处罚。
近年来,货车超限超载现象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海门将治超作为国省县道交通秩序整治的重要内容,强化协同联动,创新执法方式,探索形成了多部门联动、源头追溯、科技赋能的铁腕治超新路子。
今年,海门出台实施意见,构建交通、公安、发改、住建、市监、城管六部门货物装载源头联动执法工作机制,以部门联动提升对货物装载源头违法企业的打击合力。通过部门联动执法方式,海门今年已对超限超载车辆的15家所属企业实行源头追溯处罚。“对货源企业的追溯处罚,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推动了源头治超向纵深开展。”该区治超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14日上午,海门执法大队在三星镇查获一辆超限超载运输车,超限率为98.67%。执法人员引导该车到附近料堆场进行了卸驳载,消除违法行为。第二天上午,海门执法大队将违法超限超载证据移交交警部门,交警海门开发区中队对驾驶员作出罚款1000元、扣6分的行政处罚。
交通、公安部门开展联合治超行动已经成为常态。自今年10月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海门区交通、公安部门已组织流动治超35次,查处超限超载运输车71辆,卸驳载货物391.1吨、记121分、罚款2万余元,形成了常态化治超的高压态势。
海门路网发达,公路通车里程长,依靠人海战术来治理超限超载行不通。推行以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保障的长效治超体系,探索建立“互联网+监管”科技治超新模式,是海门治理超限超载的又一把利剑。通过对全区货物装载源头单位拉网式摸排,该区治超办梳理形成重点业户源头治超重点名单并向社会公示,40家企业被列入重点货物装载源头企业。区治超办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根据法规规定协调重点源头企业将货车称重数据和视频监控系统全部接入南通市治超监管平台。
此外,海门还在3条国省干线和2条县道公路建设5套货车不停车动态称重检测系统,对行驶于公路的车辆进行动态称重,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监管的“非现场执法模式”。10月以来,非现场执法点共计检查车辆12.97万辆,查处违法行为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