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昨天下午,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发有为建设硬核首位区”2022通州高质量高赋能发展高峰论坛上,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程骅,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华等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发表主旨演讲,为通州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高赋能发展的硬核区献计献策。
构建现代产业生态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围绕主导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目前,通州区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三大地标”产业,“一主一新一智”三大产业集聚规上企业已超200家,三大产业产值占比超过60%,“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大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张国华建议,通州可以在汽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加强合作,推进产业协同新发展,同时,采用总部经济、飞地经济等共建产业园,推进区域合作新模式,探索一条合适的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通州路径。
当前,落户通州或毗邻通州的南通新机场、通苏嘉甬铁路、通州湾新出海口、海太长江隧道等重大工程加紧推进,临港经济、空港经济日益兴盛,通州迎来腾飞发展新机遇。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姜朝晖认为,通州已成为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承载区,构建“都市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是通州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先进制造业方面,要继续做大做强“一主一新一智”三大主导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潜在的临空产业,推动通州高质量发展。 (下转A8版)
(上接A1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实体经济、产业发展不可或缺、互融互通的力量。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建议,通州要抓住数字贸易的新机遇推动工业品贸易数字化转型,支持南通纺织业发展“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以面向B2B的一站式垂直类纺织平台做数字化支撑,积极打造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和拓展海外仓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集群
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的脚步越快,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就越足。近年来,通州区始终把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作为强区之本,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
“科技集群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李程骅表示,科技集群往往是顶尖企业、高端人才的集聚地,通州可以对接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机遇及借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大力建构“沪苏通科创圈”,大力打造苏锡通高端纺织时尚产业集群,推进南通与通州的科技创新集群建设,积极融入打造长三角科技共同体,快速进入国家科创平台“四级”布局体系,实现区域和中心城市能级的跃升。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人才则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十年来,通州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近千名,数十家人才初创企业实现产业化。在吸引人才方面,李程骅提出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以“青和力”全力吸引人才,让人到通州更有为。张国华建议,从高度重视招商引资转向引才用智先行,全力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韩剑认为,要不断打开人才对外开放大门,在发展全球人才方面多向赋能、多向发力,通过建设海外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建设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畅通人才“双循环”,吸引集聚全球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全力打造国际人才硬核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高科技企业集群和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是通州建设硬核区的主要支撑。”南通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张建华表示,通州拥有南通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通州将以南通高新区为主阵地,坚持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打造富有特色、活力迸发的产业创新高地。
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其中首次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通州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对外开放新模式,加快面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
“高水平开放是通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韩剑表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双循环对外开放新格局下,通州要把高水平开放作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最大前瞻性变量,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建设沪苏通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硬核区,提升在全省乃至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位势能级。他还建议,通州要重点把握国际物流供应链建设机遇,提升对外开放战略定位,做大做强“开放”文章,实现从流量到质量到能量的不断提升。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是通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姜朝晖表示,在上海“1+8”大都市圈中,通州位于长江战略协同区与沿海战略协同区的融合区域,首位区地理条件进一步突显。当前全球面临新一轮能源危机,全球产业链重塑或将为通州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爬坡期”,他建议,通州可以以近期丹麦落地的产业项目为“触媒”,力争将更多中丹重大合作项目纳入《绿色中丹联合工作方案》,以实现更高质量的长足发展。
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张建华表示,迈上新征程,通州将进一步聚焦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把通州发展放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战略中去思考和谋划,把通州的基础优势、区位优势、机遇优势、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利用起来,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为南通打造“一枢纽五城市”和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挑重担、扛重责。
本报记者 张水兰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