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源头梳理化解矛盾纠纷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下沉,竹韵社区“老兵调解工作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老朱,最近身体好的吧,药都在准时吃?”

23日,暖阳微煦。在南通开发区竹行街道竹韵社区,“老兵调解员”陶建忠手提着一个蓝色无纺布袋,驾轻就熟地穿梭在小区内。

“今天天气好,居民们都爱出来坐坐,来了解下新情况。”陶建忠不时和居民打招呼,这里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改造的一楼车库里,很快就聚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周边情况。

围观居民主动介绍:“有矛盾,找老兵。他是我们老书记,当过兵,现在是社区调解员,居民有事都爱说给他,让他评评理。”

陶建忠所在的竹韵社区“老兵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有专职调解员5名。退役老兵“发光发热”,着力协调解决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以前我们是坐在调解室里等居民来,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走到小区里,多听老百姓的心声。”老陶撑开一直拎在手上的蓝布袋,里面是一本已经翻得有些起毛边的《民法典》以及厚厚的一沓调解案卷。“这是我的‘法宝’,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解决问题更及时,也更有依据。”

不久前,陶建忠通过走访,了解到一位老复员军人家里有赡养纠纷。他立刻跟进,经过几轮磋商后,终于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达成各方都比较满意的协议。在这背后,陶建忠丰富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和基于经验总结的“调解关口前移法”起了不小作用。

陶建忠先是找到各当事人背对背谈话,了解老人和子女实际困难;再走访小区邻里,倾听民意;涉及如拆迁分配等部分,还要向街道打报告出函,前往南通开发区档案馆查阅资料;最后把大家聚拢到一堂,开展面对面谈话。在正式调解前做足功夫,把调解关口前移,最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解成功率大大提高。

“调解工作可不能什么都留到最后,必须要从源头梳理,这就要求调解员一定要‘下沉’到群众身边去。”陶建忠说。

今年以来,陶建忠等“老兵调解员”下小区更勤了,但几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为此,竹韵社区党委书记袁辉发动辖区11个网格53名微网格员,成为老陶的“信息员”,将触角延伸到社区各个角落,通过工作人员高频率、广覆盖的走访排查,实现纠纷调解前置,“激活”社区治理工作的末梢。

与之相配套的是,社区把陶建忠和网格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公布在小区门前展板上,让群众一眼望得到。而陶建忠本人的电话近二十年没换,通讯录里储存了近百位调解对象的联系方式,方便矛盾纠纷实时跟踪处置。竹韵社区内的“老兵调解工作室”也提档升级,在居委会二楼有了新工作室,装修风格也融入社区新打造的国防教育主题馆,令人耳目一新。

“绝大多数的矛盾纠纷事件还没有反映到街道、政府部门,更没有上升到信访或上访,甚至有的还没有反映到当事人的工作单位或家庭,就已经被‘老兵调解员’化解。”袁辉介绍说,“近1个月,我们搜集到10多个纠纷线索,其中一半已经妥善解决。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基层矛盾纠纷的工作压力,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和谐。”

本报记者 陈可 见习记者 司占伟

2022-11-24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下沉,竹韵社区“老兵调解工作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7902.html 1 3 源头梳理化解矛盾纠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