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平
100年前,公园、博物苑、图书馆、剧院作为公共空间,其理念由西方借鉴而来,却让民众拥有了崭新的公众集聚场所,熟人社会渐次过渡到开放的陌生人社会。这是张謇在南通开风气之先极具典型性的所作所为。
北公园:职工的乐园
濠河依城而行,此处濠河最美丽。由东向西到这里一路向北,一路向南。北公园,坐落在南濠河的西北,坐北朝南,昔日的模样只能在照片中欣赏了。39年前,我刚到南通工作时,这里就是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门额是半圆拱状,上有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书写的宫名。据言,之所以叫劳动人民文化宫,是因为此宫首先是由工人们集资而来的。相信工人用自己的双手和力量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元帅一定愿意题词的。
市文化宫西北是一片空场心,建了个溜冰场,夜里还有灯光照着。真的冰没溜过,旱冰这里是好去处,只是记得场地太小,实在施展不开,主楼一楼多办展览,记得曾经在元宵节在此猜过灯谜。有一阵二楼被人承包了,成为南通青年男女的时尚天地。我们则会下午包个场,或者借场所开个会议。而三楼是个剧场,也作会议场所。经常来这里看戏看演出,那时宣传孔繁森,市越剧团在此演过这一题材的大戏,没想到过不久我去了市文化局工作,与这些演职人员成了熟络的同事。
最忆濠滨夏夜,每年一季,一季几十场,场地不大,影响不小,后来搬到焕然一新的濠西文化广场继续上演,全国总工会把它树为第一文化品牌。
北公园,当年张謇为市民创办,新中国成立后成了职工的大乐园。
西公园:再难见到城市俱乐部
对西公园的回忆,都与旅舍有关,那因为其时是南通地区招待所,主要承接会议。靠南北路东侧是一排长长的平房。不过,主楼是老楼,欧式建筑,有三四层,进西门左拐便是。
那时候,我们一帮新进机关的人皆未婚,开起会来,这些单身汉是全陪,陪吃陪住陪玩,既工作,又享受好一些的物质生活和难得的集体生活。年轻嘛,还会出些纰漏,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在招待所里聊天玩儿迟了,服务员就被迫同意偷偷地开了高标的空单间让我们过夜,哪知夜里突然来了客人,惊慌之中被“扫地出门”。
那时,整个招待所建筑拥挤、逼仄,到处是房子,后来听说其实是被违章建筑包围了。弯弯曲曲向东转到河边,是厨房的排水管道,又臭又脏。2002年7月,吴良镛在南通说“中国近代第一城”,而就在一个月前,有关部门下令拆除了招待所南部被违章建筑遮挡住的“城市俱乐部”,据传言,这幢楼依河而建、大气洋气,张家对它很有感情,我设法找来照片,真是惊艳。可惜,只差一个月,它永久地消失了。据说,此招待所改制之时,匆忙、局促,里边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绘画作品、红木制品散佚。写到这里,莫名地心痛。那个年代,是有一种疯狂。
此处现在已是一大片绿地,没有一幢建筑,却有一座雕塑立在西南角,不锈钢质地,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呜呼,它是不是算回到了真正的公园时代?
偶尔我会去河畔步道走走,人不多,你可以在广场上奔跑、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