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又一丰硕成果,近日,我市获评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如何炼成?自2015年全市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久久为功,擦亮生态底色,书写精彩答卷。
探索制度创新,绘就生态文明建设“同心圆”
秋到五山,层林尽染,诗意无限。在山脚下搭起天幕,约上三五好友露营小聚,寻找久违的“松弛感”;在江边凭栏远眺,听江水拍岸,观长江日暮;站在栈道守候,经常能看到江豚逐浪……这几年,南通市民的休闲生活变得温柔而浪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统揽、以污染防治攻坚为抓手,全市一盘棋,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特别是在制度上不断创新,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以《南通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为总地图,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订市级部门污染防治攻坚年度任务清单,逐年制订污染防治攻坚考核办法和各县(市、区)任务书,创新实行“月督察、季考核、年述职”等机制,将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发挥至各层级各节点,形成了全员齐上阵、合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我市在省内率先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生态环境损害试点形成南通特色,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损害赔偿制度基层联系点,工作经验全国推广,案件数量居全国前列。通过创新推行环保总监制度,在全市984家重点排污单位设立环保总监,有效补齐企业内部管理层环保短板。
坚持生态优先,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
面对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不能竭泽而渔、无限索取,而要大力保护、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从百年前的南通先贤、清末状元张謇主持制定中国第一部《森林法》,到如今建成平原上的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从“滨江不见江”的工业码头到白鹭翩飞、江豚逐浪的“城市客厅”;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再到绿色发展……青绿底色背后,是南通对绿水青山孜孜不倦的渴望和追求。
按照“调高、调优、调绿”的要求,南通在项目招引中守住底线,将不达标项目拒之门外,以“含绿量”求“含金量”。全省率先出台《南通市关于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纺织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新建企业准入门槛对标国内领先,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对标省内领先,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落户。目前,全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南通紧守能耗总量控制底线,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建设绿色能源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34%,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省定17%的目标任务。全市深入推进电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期间南通市非电行业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总量减少315.7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减少269万吨的目标任务。同时,积极推进优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落地。全市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面实施淘汰或者清洁能源替代,实现了所有经济板块、重点园区、生活区全覆盖。
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工作试点,制定印发《南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南通市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划定了420个环境管控单元,作为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率先启动全市近岸海域“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方案编制,印发《南通市近岸海域“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试行)》,协同推动南通市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至此,全市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建立。
(下转A2版)
满目青绿 百鸟来栖
(上接A1版)
加强系统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主动仗”
“走,趁天气好,去江边骑行!”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户外活动,五山及沿江地区的江堤步道成了市民骑行“必打卡点”。我市生态部门抓重点项目、强源头治理、增治理能力,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全市PM_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国考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主要入江入海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今年1-10月,全市PM_2.5平均浓度24.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4%,绝对值和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一。
南通拥有长江岸线166公里,是长江奔流入海前的最后一道屏障。近年来,南通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沿江生态修复成全国典范。先后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沿江1公里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实现“清零”;修复岸线12公里,新增森林面积超过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以上,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获批国家森林公园;长江禁捕退捕要求率先落实,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全线推进,江畔“锈带”变“秀带”。
频频现身的“微笑天使”江豚、军山深谷中的“奇花异草”、沿海湿地的“鸟浪”奇观……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让南通变得美丽而丰富。我市出台《南通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17—2030)》,省内率先启动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创新开发南通市“生物脸谱”APP。作为全省首批全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地区,南通共调查出物种350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78种,是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较高的地区。2020年以来,江豚频现长江南通段,今年1-8月,共观测到60次共计200多头次。此外,仅2021年在南通就先后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东方白鹳、长江江豚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大滨鹬、白腰杓鹬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余种。“活化石”桃花水母现身南通开发区沟塘、伪虎鲸现身海门码头、易危物种猪獾现身军山自然保留地、“四不像”麋鹿频繁现身启东,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物种在南通被观测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在落实、在行动。南通生态环境系统将真抓实干再出发,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谋划奋斗目标及思路举措,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大要求,锚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不动摇,在源头治理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从“打被动仗”向“打主动仗”转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报记者 朱蓓宁 彭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