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和
散文家朱自清与韩国钧没有多少交集,但朱自清对韩国钧是极为钦佩的,这可从朱自清的散文《旅行杂记》中看出。
1924年7月3—9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召开。中华教育改进社发起人之一的陶行知参加了本届年会,他记录了此次大会有“一千多人”参加,“内中有男的,有女的,连蒙古人都来赴会,真是一个空前的大会”(《空前之全国教育大会》,载1924年7月19日《申报》)。
当时,朱自清在温州的浙江第十中学任教,作为旁听员(列席人员),他从温州经上海,坐火车赴南京东南大学参加此次年会。
作为东道主的江苏对本届年会极为重视,督军齐燮元、省长韩国钧、督办高恩洪三位大员都亲临开幕大典。开幕典礼上,齐燮元扯开喉咙、甩腔拖调一字一板地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上做拆字戏法,先讲“教育”,继说“教育改进”,再谈“中华教育改进”,最后则在“社”字上大做文章,层层递进,一派胡言,纯粹就是个“半篇八股”。
而对于韩国钧的讲话,朱自清则极为钦佩。他在《旅行杂记》中记录了韩国钧的讲话。韩国钧在讲话中说:“现在政治上南北是不统一的。今天到会诸君,却南北都有,同以研究教育为职志,毫无畛域之见。可见统一是要靠文化的,不能靠武力!”韩国钧的话讲到了点子上,表明了他对军阀混战,人民遭受涂炭,国无宁日的强烈不满。这一“警句”不独吸引了朱自清的注意,更赢得在场诸君的认同与欢迎,“这最后一句话确是漂亮,赢得如雷的掌声……”
《旅行杂记》原载1924年《时事新报》副刊《文学周刊》第130期上。令人遗憾的是,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后不到两个月,江浙间就爆发了“齐卢之战”,江浙两省成了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战场,尤其是上海郊外的西、北两面,成了两军激烈争夺的主战线,备受蹂躏。尽管韩国钧竭尽全力冀望消除兵祸也无助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