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国
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后劲意义重大。11月28日,记者从海门区发改委获悉,前三季度,海门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6家,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生力军”。(11月29日《南通日报》)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稳定的推进器和稳定器,小微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不仅表现在就业方面,也体现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许多商品和服务都离不开小微企业的贡献。
在我国经济“生态链”上,企业依照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和微型企业四类。小微企业是这条“生态链”上看似脆弱却顽强存在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微企业能否健康发展,不仅直接关乎经济“生态链”的健康,更与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密切相关。无论从个人生活微观角度,还是从经济发展宏观层面来看,小微企业所起的作用都举足轻重,无可替代。
疫情之下,小微企业发展遇到了困难,必须给予帮助,使它们度过眼下的困难时期。化解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需要政府与企业合力而为。对此,我市各部门主动作为,协同发力,把纾困解难化为实际行动,为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送发展之需。为培育小微企业上规模,帮助小微企业度过困难,我市先后出台一系列实打实的惠企举措,采取行之有效的“硬举措”,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全心全意服务好小微企业,需要满腔热忱、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尤其是各职能部门,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经常深入企业,走进车间一线,听取企业反映和诉求,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将服务企业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惠企助企的每一条举措直达每一个企业,让企业真正受益。
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措施千万条,落实才有效。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广大市场主体是促经济、稳就业的“基本盘”,唯有对企业进行实打实的精准支持,提供面对面、心贴心、全时段服务,把营商环境营造好、建设好,把助企纾困宣传好、落实好,让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发展,才能营造出小微企业不断涌现、茁壮成长的“森林效应”,夯实促经济、稳就业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