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云梅
一千多年前,唐朝猛将尉迟宝林在古丰利大圣寺手植两株枫树,后因这两棵发祥之树和地域物产丰饶,古丰利得“枫利”之名,后演变成“丰利镇”。诸事缠身的哥哥,抛下“他的人间”,带我们游历古镇丰利。哥哥熟稔古镇每个角落,一如这方水土的人们,早已将他们的身心灵血肉融铸于这片古老深厚的土地。
曾独步江淮的汪氏文园,是清朝三十六座私家园林之一,文园六子、文园十景、扬州八怪、48卷《东皋诗存》等等,有多少名流接踵、才子云集、诗文翰墨。著名的造园叠山大师戈袷良为文园所建“小山泉阁”天下一绝,主峰高耸数丈,涧谷10余米,一如天然、气象万千。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是汪之珩同道好友,为贺其任盐运副使精心绘制《百禄图》,并题识“古柏森森,呦呦鸣鹿,罄无不宜,受天百禄。”2008年此图在上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以173.6万元成交。高吟着“老夫自任是青山”,逍遥的郑板桥应汪之珩之邀,来文园小住一个半月,题赠立轴《满江红》“我住文园,是六月,匆匆赴约。其中有绿蕉窗户,碧梧亭阁。暑雨数番池上晚,夜星一片波中落。更湘帘不动晓风轻,看鱼乐。”一时传为千古佳话。后因主人常年外地做官,文园失之管理,仅存断壁残垣,2009年,文园主人后人功德无私,将仅剩的遗址捐献出来,政府出资兴建为文园博物馆。手抚微细处,每一尾皱纹里书写着文园沧桑静默,一砖一石无言述说着封存之韵事,只要你足够恬静,便能感知那风中丝丝滑动着的气韵——依然高雅卓然。
1636年至1943年,清朝296年,民国32年,天时地利人和的丰利,迎来了328年的繁荣,进士举人二十数,重视文化教育历来沿袭。文园虽毁,风骨犹存。历经战争、“文革”浩劫、基础建设,古枫虽然消逝,文化积淀和文脉传承代代相传,从未磨灭,文人学士、社会贤达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播撒祖国各地。
已然消逝的古枫,由张炳林的双手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幼时张炳林,曾在丰利庙会上扮散花仙子,在壮汉扛起的肩挑上,小张炳林立于和屋檐差不多高的肩架顶端,满城青砖黑瓦尽收眼底。古镇的消失殆尽让他心痛,小时候青绿色的丰利是他魂牵梦绕的情结。2005年,61岁的张炳林下定决心开始建造“醉枫庐”,不会写字只识字的他,勘察实地、走访老人、查找资料,一个人,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冬天手上长冻疮了也不休息,他说“我生怕哪天眼睛不行看不见了,趁现在眼睛好,要抓紧时间把作品赶出来!”1∶500的比例,青石镂空雕刻高难度工艺,一个5乘4公分的小房子就需要三天时间,沙盘上金钱蒲、松针等微缩植物都亲手所植并有史可查,花费一百多万元。2014年,整整十年,梦圆,“醉枫庐”终于建成(见上图),18平方米的巨型石雕微景再现古镇昔日原貌与繁华。面前的张老,向我们讲述每一座山、每一所园林、每一个寺庙的故事,如数家珍、深情饱满。醉枫庐外,古盐河早已被填平,几株老柞榛老榆树,虬枝峥嵘、盘根嶙峋、绿叶婆娑,与张老一起,共同守护这醉枫庐,守护这粉墙黛瓦的诗画古枫。
一直以来,弘扬传统文化是众多丰利人的情结,悟园的主人袁金华就是其中之一,他将建设“播撒传统文化之园”作为毕生愿望,这也成为了他们全家人的共同理想。200多米文化长廊、22块匾额对联、嵌有168块大理石石刻,孝亲文化、诗文化、书法文化、法治文化……这双眼睛深沉坚毅又执着,如同他一刀一刀雕刻的黑底刻文。去年袁老又向东扩建“悟园文化交流服务中心”,民俗博物馆、逸事馆、书画展览馆,三幢徽派建筑分外醒目,家具等建材从安徽拆卸搬运过来,还有三位特地从安徽请来的能工巧匠。“全家人都很支持我,举全家之力,五六年把债务还清。”我们提出建成后对外开放可以收取门票、可以开茶馆进行商业运作,袁老说“没有想过商业化,纯粹公益,免费的。”不得不由衷赞叹袁老“中国好人”称号实至名归,“全国最美家庭”荣誉名副其实。袁老送我们上车,回望他的背影,上衣后背数个洞眼却丝毫不影响他身形矍铄,因为有光环在闪耀。
古枫一方水土濡染滋养出红木雕刻大师许忠泉,在他的紫檀艺术精品工作室,一张长条桌上堆叠着数十本红色奖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乡村文化传承人等等荣誉和头衔,在我们眼中都比不上那一个个精妙绝伦的作品。大方桌上陈列的紫檀根雕,借循天然长势雕琢的云朵、鹿、仙鹤、松柏,中间淡色的一抹是白云、瀑布抑或溪水,任你神思云游想象。他对立体镂空技法有专攻,整根木料从外到里层层镂空,环环相联,玲珑剔透,栩栩如生。蝈蝈笼,笼内一只蝈蝈,笼外一只蝈蝈,还有一个小蝙蝠;蟹笼外四只大螃蟹,一只小螃蟹趴在大螃蟹背上,一只螃蟹拿它的大钳子拉开蟹笼盖子,笼子里一只螃蟹正夺门而逃,如此生动有趣的画面能在紫檀整木上镂空雕琢而成真是叹为观止。许忠泉用立体镂空转心技法,创作转心瓶系列,一块整木从外到里镂空雕刻,使里外分离可转动,间隙很小。同是丰利镇月河村人的许忠泉,淳朴谦逊又真诚,能创作出如此谐趣横生的作品,骨子里必定童心未泯。红木雕刻艺术面临着后继无人、后备人才缺乏的困境,许多技艺面临失传,许忠泉作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先后教授学生十多人,倍感责任重大,继承与创新是他今后的主题曲。
这一天,历史灰烬之中的余温冰冷着我温煦着我,古枫的人们又滚烫着我。经不起任何人将我忘却,只有故乡可以一遍又一遍把我遗忘,因为她早已将我终生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