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航
据12月7日的《南通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大生集团主业规模扩大一倍,进入全国纺织规模前十强,整个工业园区通过创新驱动持续点燃发展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城市发展的竞争态势日益激烈,不仅看经济总量大小,而且看科技水平高低。近年来,与省内其他城市一样,我市科技进步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优秀科技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
坚持创新驱动,要把准形势。产业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竞争,只有不断推出新技术,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日趋紧张,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减弱,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同时,随着科技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产业更新迭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制胜一招”。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方面有所作为、有大的作为。
坚持创新驱动,要抢夺先机。实践证明,产业的朝阳或夕阳,科技“含金量”最有发言权,谁引领、谁超前、谁受益;谁落后、谁被动、谁吃亏。新常态下,南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持续做大盘子,更要不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如何用最少的要素投入、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提供较为丰富的产品,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让发展更好地体现出科技的“含金量”“含绿量”、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产业水平的提升,需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努力拓展创新驱动的视野思路,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要多方发力。创新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突出特征,是产业提档升级的永恒动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多方发力、形成合力、务求实效。企业要主动研判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面向市场需求确定创新突破口,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各级政府要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党委各项决策部署,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入手,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在创新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