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观点

商场高音喇叭太响、楼下广场舞噪声扰民、楼上住户弹琴弹到很晚……日常生活中哪些噪声最烦人?群众遭遇噪声污染时,该找哪个部门投诉?从医学角度看,噪音对人的听觉、神经、精神乃至心血管都有危害。2011年,世卫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公开了一份关于噪音对健康影响的全面报告。该报告显示,噪声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第二杀手。当务之急是为噪音投诉设立专门受理渠道,进一步健全噪声问题处理机制,以降低投诉成本,提高投诉解决效率。我国已经进入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时代,凡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问题,理应得到有效治理。在治理噪声问题上,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治理机制,充分利用社会机构、社区组织等建立噪音解决机制,减少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北京青年报《不妨为噪音投诉设立专门受理渠道》 近日,广西宾阳县法院宣判了一起滥伐林木案件,男子卢某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雇人砍伐自家种植的11.7亩的林木,蓄积量为75.4立方米,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造成涉案林木资源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价值为1.3万余元。最终,卢某因犯滥伐林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并处罚金1.5万元;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费1.3万余元,支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费6000元并公开道歉。这些林木不仅承载了个人的财产所有权,更承载了生态服务的特定公共功能。虽然说林木为个人种植,个人也有支配林木收益的权利,但这些法定权利的行使,应当在生态环境保护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换言之,砍树不是不可以,但决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如此处罚,既有利于对生态环境重新修复,也是一次环保和普法宣传,受到教育的不止是当事人,也是全体公众。 ——光明网《砍伐自家树木被判刑,冤吗》 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3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正确看待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在风险地区的管控上,要全面、准确、完整落实“二十条”,这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道必答题。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组织做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造成大面积的“误伤”,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对此,各地要在第一时间做好疫情摸排和流调等关键工作,如果情况不明,形势研判不准,自然就难以做到精准科学防疫。 ——四川在线《落实“二十条”,务实管好封控区》 备案非标电瓶车自2023年1月1日起在浙江范围内将不得上道路行驶。电瓶车以其便利性高、使用成本低的优势成为不少居民的出行选择。与此同时,因部分产品质量低劣、速度快,驾驶者技能不足,成为不少出行者眼中的“马路杀手”。尤其是一些外卖或快递从业者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而频频引起事故,成为很多城市管理的痛点。近年来,超标电瓶车引起的交通及火灾事故频发,但依旧有人不以为然。落实非标电瓶车禁行,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在大力保障安全的同时,针对群众的困难也要有相关配套措施。除了督促外卖平台改进考核机制之外,也希望大家在点外卖的时候,少一点催促,多一点耐心和理解。 ——钱江晚报《解决痛点,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2022-12-0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9285.html 1 3 观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