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时评

激活江海文脉 厚植城市底蕴

□岳文典

近日,由南通市图书馆举办的静海讲坛人文南通、“边走边读”读南通系列主题活动火热进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读者的踊跃参与。活动依托原有的“静海讲坛”品牌,在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的同时,围绕南通的地标性建筑及历史人文景观等,带领读者在行走中聆听南通故事、感受通城底蕴。

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下,人文精神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我市来说,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激活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惠民,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和需求,通过提升人的精神层次来涵养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审美品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通拥有众多底蕴深厚、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居于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历史悠久的狼山,千年守护南通古城、碧波荡漾的濠河,既秀且雅、古色古香的水绘园等,都是南通历史和文化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南通既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之城,又是灵山秀水之城。拥有9个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水绘园、南通博物苑、狼山广教禅寺、太平兴国教寺大殿、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南通天宁寺、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青墩遗址、韩公馆等,每一个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讲述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孕育和守护着今天南通的人文风情和社会习俗。目前这些重点文保单位多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多姿多彩的现代社会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以文化人、移风易俗、敦厚民心的熏陶作用。同时,我市“山水相依”“城河相拥”的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城市景观。在这一景观里,城在北,山在南,相映成趣。古往今来,临江五山以其独具一格的“水石盆景”之美而久负盛名,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徜徉其间,留下了众多秀美诗篇。北宋宰相王安石登山观海,写下“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的诗句,南宋文天祥渡海观山,留下“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的名句。由此可以感知山水景观对人的熏陶和触发。如今,临江五山地区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到处绿树成荫、山水环绕、鸟语花香,成为节假日民众休闲的好去处。护城的濠河也已建成环河步行通道,是广大市民散步健身、观光览胜的打卡点。此外,我市历史上人文荟萃,不仅有状元及第,如胡长龄、张謇等,也有艺术大家,如李方膺、王个簃、赵丹等,他们都是江海南通的杰出代表,彰显着南通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

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蕴深深扎根于它的历史和文化之中,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孕育着一座城市独有的品位和特质。历史文化资源要在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文明提升中发挥作用,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溯源,深度挖掘探寻历史足迹,把历史文化资源分门别类,梳理清楚,摸清文化家底;二是保护,科学保护绘就美好画卷,把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三是传承,科技加持重现历史光芒,充分发挥科技的魅力,让古老的文化在先进科技的助力下重现生机与活力,便于民众更好地接受与融入,从而在城市的文明进程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22-12-1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9722.html 1 3 激活江海文脉 厚植城市底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