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南通大学与江苏苏通碳纤维有限公司举行“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揭牌仪式,此前,双方的产学研合作已达20年之久。在站研究生代表、纺织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胡世棋说,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他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也获得了提升。
“产教融合是产业发展的新路向,也是我们的教育初心。我们着力打造人才培养新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对高校产教协同育人有自己的坚持。
早在2004年,南通大学就依托电气专业成立国内首个“风电班”,注重提升学生的跨界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开创了国内新能源产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先河。如今,风电班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风电行业深耕。“我打心里感激风电班带我进入这一行。”如今,通大优秀毕业生、南京风电副总经理屈虎正和同事们“追风逐电”,为国家减排降碳事业担当作为。
长三角是电机、风机、电动工具、海上风电、船舶驱动等旋转电动产业集聚区。自2014年起,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遴选出8家行业龙头企业,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成贯穿电机及系统产业的实践教学基地链,架构出“工程认知、技术训练、工程应用、集成创新”能力进阶平台,系统支撑电气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近三年,通大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专业对口率94%、高薪就业率78%,处于国内同类高校、专业的前列。
在打造好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同时,学校还建立起跨学院和学科的专业合作机制。依托学校重点学科,整合优质资源,组建成立张謇学院,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案,开展新工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学校还先后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建通科微电子学院、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现代家纺产业学院,构建“政产学研”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通科微电子学院、现代家纺产业学院分别入选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
几天前,由南通大学承担的“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中心在建设期内开展了高性能纤维制备、编织工艺与设备等关键技术开发,并聚焦“卡脖子”“牵鼻子”技术问题,引领国内安全防护复合材料研发由“跟跑”转向“并跑”,并在部分领域逐渐形成“领跑”态势。这是该校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三年,南通大学仅与崇川区合作就达300多项,特别与区内的中远船务、通富微电、烟滤嘴公司等龙头企业,更是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按照“一个重点团队服务一个龙头企业,一个学院服务一个行业,一个优势学科服务一个重点产业”的工作思路,学校已经与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起产教融合的深度互信机制,并通过不断加大科研成果输出,打通了落地“最后一公里”,在校地相长、合作共赢中赋能区域发展。
站在建校110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施卫东表示,学校将继续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高质量就业为根本,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共同体,在校地同频共振中提升南通大学品牌效应。
本报记者 冯启榕
本报通讯员 徐凌